第05版:潍坊周末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尽善尽美,泰山之巅立丰碑
2016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尽善尽美,泰山之巅立丰碑
——追寻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光辉的一生
  王尽美故居
  王尽美私塾书本
  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活动地点之一



  王尽美,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记者来到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的故里诸城,追寻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少怀远大志向
自幼砥砺前行

  王尽美是三代单传,他的祖父早逝,父亲在他出生前四个月也生病身亡。王尽美一来到这个世上就只有祖母和母亲,两代伟大的女性守着他这一棵独苗,相依为命,过着孤苦的生活。但苦难的童年,艰苦的磨练,反而使王尽美从小形成了一种倔强的性格,并立下了远大志向。
  渐渐长大的王尽美非常渴望读书,祖母和母亲对王尽美也异常疼爱,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殷切期盼他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来改变家境。1905年,“见山堂”地主王介人为培养自己的后代,请了个老先生为其8岁的儿子祥儿设塾启蒙,王尽美成了陪读,从此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私塾老先生给他起了个学名叫王瑞俊。但好景不长,因为地主儿子的暴病身亡,王尽美的陪读生涯也随之结束了,之后便失学在家。
  这时期,真正使王尽美开拓视野的地方要算大北杏村村后那个小酒馆了。此刻,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夜,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正在酝酿着一场大的革命风暴。诸城城里的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学生也参加了同盟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正是在这里,王尽美听到了一些闻所未闻的事,受到了政治上最初的启迪。
  1910年春,大北杏村办起了村塾。12岁的王尽美在张玉生先生的鼓励和资助下进入村塾学习。两年后,各县推行新学。大北杏村成立了初级小学,王尽美转入该校四年级学习。王尽美在本村读书的几年里,也正是中国政权新旧交替,社会大动荡、大分化的时期。辛亥革命后,王尽美精神异常兴奋,当即剪掉了发辫,表示与清廷势不两立。王尽美成为诸城县城以西第一个剪掉辫子的人。
  1913年,15岁的王尽美升入枳沟镇高级小学读书。在枳沟镇高小王新甫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王尽美阅读了《革命军》等大量书刊,对政治书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按照当时农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风俗,他跟贤惠、勤劳的李氏结了婚。在家务农的两年多时间里,王尽美对进步报刊的需求有增无减,那些进步书刊,引起他强烈的共鸣,使他的思想跟上了革命的形势,扣紧了时代的脉搏。
  为了能进一步地学习和追求革命真理,1918年7月,20岁的王尽美考入了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北园分校,满怀希望地离开家乡,踏上了教育救国之路。临行前,他登上村前连绵起伏的乔有山,脱口吟出了表达他胸怀大志的诗句: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投身五四洪流
传播革命思想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洪流,让王尽美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看到了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他开始意识到,处在当时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整个国家民族的命运,都操纵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政客手中,埋头读书,不问政治,于救国救民是无济于事的。他决定走出课堂,奔向社会。21岁的王尽美以山东省立一师北园分校学生代表的身份,带领同学们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他们组织集会、游行、罢课、抵制日货,并联络其他学校的学生建立反日爱国组织,起草《罢课宣言》,创办《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周刊》。很快,济南的学生运动达到高潮,继之而来的是商业罢市,工人罢工。
  这年暑假,王尽美等还响应济南学联“外籍学生回各县开展运动”的号召,回到家乡诸城开展爱国运动。6月的一天,经过王尽美等人的策划,在诸城县城的西河滩举行了数千人的反日救国大会。在这次大会的推动下,诸城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由县城迅速蔓延到乡村,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态势。 
  五四运动中崭露锋芒的王尽美,逐渐成长为山东革命活动的组织者和带头人,他经常到济南各校联络工作。在济南省立一中,他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亲密战友——邓恩铭。从此,两颗年轻的心在救国拯民的探寻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919年10月,齐鲁通讯社成立,附设售书部。王尽美等一批有志青年在此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中外革命书刊,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秘密组织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得知这一消息后,便立即动身去北大考察学习。从此,他频繁地往来于北京和济南之间,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更直接地得到了马克思主义阳光雨露的沐浴。
  王尽美等创办的《励新》杂志,作为宣传新思想、新观念的阵地,对传播马克思主义、启迪青年觉悟起了重要作用。
坚定理想信念
筹创党的组织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中国社会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任务被提上了日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建立。这是全国成立最早、组织形式最完备的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该组织一建立,陈独秀就函约山东的王乐平,要他在济南建立共产党组织。当时王乐平没有承担此约,而是推荐了王尽美和邓恩铭。1921年春,在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帮助下,经过王尽美、邓恩铭等人的努力,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秘密诞生了。其成员至中共一大之前,已发展到8人。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王尽美等创办了《济南劳动周刊》。6月,随着工人运动的逐步深入,在王尽美的组织酝酿下,山东第一个产业工会——大槐树机车厂工会正式成立。山东工人运动以此为发端,蓬勃地开展起来。
  应着历史的召唤,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召开。作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代表,王尽美参加了一大的全过程。对王尽美来说,这是他革命生涯中一个最光辉的里程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他走上了人生壮丽的航程,开始了新的战斗。
  王尽美是第一次到上海,也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活动。在等待开会的日子里,他拒绝了上海这个大都市风光的诱惑,把时间安排得紧紧的,贪婪地阅读着大会发起组准备的有关资料和代表们带来的各种书刊。他还逐一拜访每位代表,在住房里,在餐桌上,在女校的院内,他利用一切机会跟他们交流,跟他们畅谈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他的虚心好学和追求真理的执着,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党的一大会议上,王尽美代表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向大会汇报了山东党组织建立的过程,并对目前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虽然年轻,但谈吐从容不迫,充满朝气,格外引人注目。党的一大后,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并作了一首诗以表心迹: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从此,王尽美牢记誓言,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承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更加紧张的斗争。1922年7月,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党的二大后,中共山东党、团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1922年7月,成立了王尽美任组长的中共济南基本小组。不久,建立了王尽美任书记的中共济南地方支部。1923年3月初,王尽美从北京重回山东,全面主持中共济南支部工作。10月6日,中共济南支部改建为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王尽美当选为委员长。期间,在王尽美的指导下,中共青岛党、团组织相继建立。这时期的中共山东党组织,在领导工人阶级开展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动广大群众
助澜工运高潮

  为了促使工人运动卓有成效地开展,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部署,经过王尽美等人的努力,5月下旬,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在济南成立,并发布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宣言》。这是一个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集中反映着王尽美倡导工人运动的光辉思想。它以强大的感召力量唤醒了广大工人群众,鼓舞着他们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团结奋斗。齐鲁大地很快出现了一个成立工人组织的热潮。1922年6月18日,大槐树机车厂工会成立。6月25日,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发起会成立。这两个工会组织,都在之后发起和组织工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9月,已调任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副主任的王尽美,从北京派往山海关,领导这一地区的工人斗争,建立了党的组织。
  来到山海关铁路桥梁厂的王尽美,化名刘瑞俊,以铁工厂学徒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经过王尽美的正确引导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山海关秦皇岛地区的工人阶级觉悟空前提高,在他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大批积极分子。最后,罢工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是京奉铁路上工人斗争第一面胜利的旗帜,在全国工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次罢工胜利后,工人运动的重心迅速转移到开滦五矿,作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王尽美具体领导了秦皇岛码头工人的罢工斗争。在王尽美的领导下,英勇的罢工工人,不怕流血牺牲,顽强地坚持到斗争的最后时刻。风云突变。1923年,“二七”大惨案后,各地工人组织先后遭到破坏,工人领袖被通缉、逮捕或枪杀,全国的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为了王尽美的安全,党组织建议他返回北京,王尽美委婉拒绝。不幸的是,2月中旬的一天,一个反动把头向县政府告密,王尽美被捕。幸好有400多名工人纠察队员及时营救,王尽美才幸免于难。
推动国共合作
坚决不辱使命

  1923年10月,根据中共三大的指示精神,王尽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帮助国民党改组。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支持下,孙中山发表了《北上宣言》。宣言中提出了召开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推翻军阀统治、建立人民政权的国民会议主张。
  1924年12月4日,孙中山在天津国民饭店接见了王尽美等,并以个人名义委任王尽美为国民会议特派宣传员。之后,王尽美赴山东青州、潍县、青岛、淄博等地,发动成立了国民会议促成会。1925年3月1日,赴北京参加了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在不懈努力下,山东国民革命运动快速发展。同时,利用国共合作的形势,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共山东党、团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虽然积劳成疾
但仍矢志不渝

  长期忘我的工作和常年艰苦的生活,摧残着王尽美的身体健康,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病。1925年1月下旬,王尽美因组织中共党员、团员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开展大规模的反帝宣传活动,连日宣传、演讲,劳累过度,吐血晕倒,不得不住进济南商埠一家医院治疗。
  2月初,王尽美抱病出院,马不停蹄地赶赴青岛,和邓恩铭一起领导了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的工人罢工。罢工胜利后不久,青岛又孕育着一场以纱厂工人罢工为主旋律的斗争风暴。面对破坏工会组织、搜捕工运领袖、禁锢工人运动的严峻形势,中共山东地执委负责人齐聚青岛,坐镇指挥。王尽美也拖着病体,加入到了指挥这场斗争的行列。
  领导纱厂工人斗争的20个日日夜夜,王尽美强撑着病体,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当他从庆祝罢工胜利的祝捷大会上走出,耳畔响着欢庆的锣鼓,嘴里却大口大口地吐着血块。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竟卧床不起。党组织和同志们劝他住院治疗,但他认为住院花费太大,都婉言谢绝。为了不给组织和同志们增添负担,他决定回家休养。然而,当时农村的医疗水平对肺结核病毫无办法,王尽美的病情一天天加重。当他神志清醒的时候,时常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给他们讲述一些浅显的革命道理,再三叮嘱他们长大后要为穷人办事。
  临终前,王尽美委托中共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他口授的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黄河呜咽,泰山悲泣。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带着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的憧憬和眷恋,溘然长逝。
革命崇高精神
永远激励后人

  王尽美病逝后,青岛党组织及同志和朋友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追悼会。嗣后,党组织派王象午和傅书堂与王尽美年迈的母亲一起,把他的灵柩送回大北杏村安葬。1959年,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将王尽美的遗骨迁至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在最显要位置建墓立碑。
  1949年,毛泽东主席对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山东代表说:“王尽美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切地叫他‘王大耳’。”“革命胜利了,不能忘记老同志。你们山东要把王尽美、邓恩铭烈士的历史搞好,要收集他们的遗物,要让干部们学习他们的好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王尽美的光辉形象还被搬上舞台、银幕、荧屏。纪念他的书刊,文章不胜枚举。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浙江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诸城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都以大量篇幅展出了王尽美的生平事迹和丰功伟绩。当前,到王尽美故居、纪念馆瞻仰、参观、学习的全国各地团体、组织和个人掀起了一个向先烈王尽美学习的新高潮。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王尽美的丰功伟绩已经永载史册,尽善尽美的精神已经代代相传。
     本报记者侯江宏
     通讯员李海涛 张兰
  (相关史料由诸城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