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纪念建党95周年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红色丰碑弥足珍贵 铭刻奋斗光辉历程
2016年07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丰碑弥足珍贵 铭刻奋斗光辉历程
潍坊革命遗址扫描
  马保三
  蔡家栏子起义领导者鹿省三
  马保三故居北屋原貌 
  卢志英故居 
  蔡家栏子村抗日武装起义旧址 
  华东保育院后来迁入的教堂



  潍坊市是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潍坊人民英勇奋斗,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广泛,铭刻着潍坊党组织和潍坊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一笔无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全市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
  2010年,根据中央、省委党史部门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整理形成了内容丰富、格式规范的革命遗址统计资料。根据普查统计结果,全市共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遗址208处。按遗址类别统计,革命人物故居38处,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09处,革命纪念设施20处,革命烈士祠、墓、陵园41处。在保护级别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在利用级别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处。
革命人物故居—— 平凡老屋历尽沧桑 烈士已去英名长存
  战争年代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的革命事迹充满传奇色彩。他们生活的地方是还原历史、弘扬英雄精神的重要载体。潍坊保护较好的有王尽美故居(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龙甲故居(1980年4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数十处,其中有一部分故居还是当年革命活动的场所。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不仅是对烈士的缅怀,更重要的是对后人的激励和鼓舞。
马保三故居
  马保三的故乡寿光市台头镇牛头镇村是寿光市最大的自然村,因“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而远近闻名,是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发祥地。
  故居现状
  马保三故居位于牛头镇村西北部,是牛头镇起义时的领导机关所在地。建于1852年,院落南北长21.3米,东西宽21米。院内有北屋7间,东端三间为马保三住处,后因年久失修,1985年倒塌损毁;南屋三间,上世纪70年代倒塌损毁。1997年,村里进行了修缮。内有石磨、书橱、长条凳、饭桌等物品。原先院中还挖有地道,墙中设有夹壁,现已损坏。2011年4月,被公布为寿光市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寿光市投资翻修了马保三故居的北屋,并原样恢复东、西、南屋。
  组织领导中国劳工抗日
  创建八支队东征西战屡建奇功
  马保三(1887-1964),原名马鉴堂,曾化名张炳炎。192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寿光县农民协会主席,同年8月任中共寿光县委委员。曾在东北、朝鲜仁川组织成立中华劳动组合会,领导中国劳工开展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9月马保三组织了抗日武装,被推举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指挥,是八支队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多次与国民党县政府及土顽谈判,机智果断地指挥了王胡城截枪、夜袭保枪团等战斗,指挥三里庄伏击战,夺取日寇汽车、巧歼伪韩营。他在任鲁东抗日游击队总指挥后,率部东征掖黄,回师邹长,转战鲁东南,谋划指挥了数次著名战斗,屡建奇功。
卢志英故居
  故居现状
  卢志英烈士故居位于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太保庄街道望仙埠村251号,现有房屋系由原平房翻建而成,共五间房。房间堂屋正面挂有卢志英烈士遗像,侧面挂有卢志英烈士简介和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的“卢志英烈士纪念馆”匾额,四周陈列着卢志英生前用过的床、书橱、砚台、茶壶等遗物。另有卢志英儿子卢大容寄回的书信、报纸、杂志等。
  从事兵运学运工作
  获取重要情报挽救工农红军
  卢志英(1906-1948),昌邑望仙埠村人。谱名宗江,又名子江,号育生,曾用名卢涛、王殿臣、周志坤等。
  卢志英少年时投身东北绥宁镇守署军官讲习所,目睹军阀战争的暴虐后毅然脱离奉系军队。1925年2月,卢志英南下郑州、洛阳,在旧军内开展党的兵运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遵照党的指示转去冯玉祥联军政治部。1927年调任骑兵第三师八旅十六团二营营长,后又充任该师参谋主任,在士兵中发展、建立党的组织。“四·一二”政变后,卢志英率骑兵二营官兵揭竿起义。1928年卢志英凭借关系打入薄城县,在地方旧军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后不幸被捕,为地下党员张育民营救出狱。
  1929年春,卢志英(化名卢涛)赴北平,与周恩来的特派员项与年共同领导学生运动。8月同张育民结婚,周恩来亲自送来一对枕头作为贺礼。他们夫妇为中共北京市委筹集了上万元的活动经费,而自己却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每当谈起这段生活,卢志英总是自豪地说:“为了人民的解放,虽摩顶放踵,餐风饮雪,也甘之若饴。”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央军委派卢志英去西安争取杨虎城将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1932年,卢志英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在国民党中央等主要部门广泛结交进步人士,介绍国民党中央委员王昆仑等一批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卢志英再次被捕,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去了上海。
  1934年夏,党组织派卢志英夫妇前往江西做地下军事情报工作。卢志英(化名卢育生)打入国民党江西赣北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司令部。在争取莫雄的同时,为我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情报网,获得许多重要情报。10月初,通过莫雄和项与年等人,卢志英将蒋介石布置的围剿红军的“铁桶计划”会议的一套绝密文件全部搞到手,并连夜密抄到4本《学生字典》内,由南昌地下交通站报送瑞金党中央。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搞这份情报的同志是有功劳的。”
  “七七”事变后,卢志英接受了组建上海地下抗日军事情报网的重任。他利用会日语的有利条件,取得日军驻吴淞海军司令保岛的信任,开设起沪丰面包厂,并附设“大中华咖啡馆”,搜集日军情报,向新四军输送药物、医疗器械和枪支弹药。
  1938年后,卢志英(化名周志坤)奉命于宁沪一带,发动地下武装,组织抗日游击队,有力地配合了陈毅、粟裕领导的著名的黄桥战役。战役后,组织起苏北联合抗日部队,卢志英亲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由陈毅直接领导,陈毅司令曾称赞“周志坤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家。”
  1942年1月,卢志英在盐城面见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根据指示,仍利用与保岛的关系,以沪丰面包厂厂长的身分打入日伪特务机关搜集情报。1945年日军投降,卢志英奉命立即接管上海。由于他的工作,保岛率先将海军司令部全部武器和军用物资交卢志英转运新四军。
  解放战争期间,卢志英在京沪杭一带领导建立了30多个地下军事情报小组,并亲自打入国民党军统、中统特务机关,担任中统上海沪东区副主任,将国民党的各种情报送往解放区。1947年3月,因叛徒张莲舫出卖,卢志英不幸于上海被捕。1948年12月27日,卢志英被打昏后装入麻袋,秘密地活埋于雨花台前的山坡上。

事件、机构遗址—— 穿过历史烟云 述说风雨沧桑
  革命战争年代,潍坊大地上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寿光牛头镇起义、巨淀湖反扫荡、潍县战役等重大革命故事,已牢牢刻在后人心中。这些当年战斗留下的遗址,历经风雨沧桑,留下了革命前辈的光辉足迹,向后人诉说着不屈的历史。
华东保育院旧址
  华东保育院位于青州市弥河镇大关营村。1994年在保育院(华东保育院)旧址建纪念室一处,陈列历史图片等。2000年10月立纪念碑一座。
  1948年春,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机关进驻益都县(现青州市)闵家庄,为安置保护随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华东局于当年4月,在大官营村创办华东保育院,由李静一任院长,邓六金(原国务院内务部部长曾山同志夫人)为政治协理员。
  华东保育院条件十分艰苦,孩子们的寝室、课堂用的是没收的地主大院和公房。小床、桌椅等生活器具以及黑板、布娃娃等教学娱乐器具均是手工制作。没有教学课本,保育院教育课的工作人员便根据本院教育方针和儿童的年龄、智力发展水平,分工执笔,自编教材。
  1949年3月,华东局暨华东军区挥师南下,大官营村附近的驻军少了。为安全和保育院南下方便起见,保育院搬到了益都城里的天主教堂。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保育院接到南迁命令。李静一、邓六金率保育院孩子85人(部分孩子随家长留在山东),踏上南下的火车。据史料统计,从开办到南迁,华东保育院共接收1至10岁的小孩137人。这些孩子日后大都成为军事将领和高级干部,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陈毅之子陈昊苏,曾山之子女曾庆淮、曾海生,舒同之子舒关关等。

纪念设施—— 革命故地矗丰碑 英烈精神世代传
  回顾历史,再现历史真相,一座座碑塔,一处处场馆,一块块浮雕,一幅幅图片,都真实记录了革命前辈的战斗历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系列纪念设施激励着人民牢记历史,坚定信念,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蔡家栏子
起义纪念碑

  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位于寒亭区固堤街道蔡家栏子村东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于2011年3月30日举行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落成典礼。碑体坐北面南,以大理石贴面筑成,碑身高12.7米,碑基高1.938米,纪念蔡家栏子1938年1月27日的起义时间,碑身正面刻有“蔡家栏子起义纪念碑”烫金大字,碑基正面用阴文镌刻碑文,背面镌刻着目前能查证的86名起义人员的名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按照省委和鲁东工委的指示回到潍县恢复党组织,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在鹿省三的组织领导下,潍县、昌邑两县的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迅速行动起来。经过一个月的组织发动,两县动员起了一大批抗日青年,建立了多个起义秘密组织。
  1937年12月底,日军南渡黄河后继续东犯,很快逼近了昌潍地区。1938年1月8日,国民党潍县县长厉文礼听闻日军已过弥河,便仓皇弃城连夜逃往安丘。次日,日军侵占了潍县城。面对这种严重局势,鲁东工委决定立即起义。
  1938年1月27日拂晓,华疃、高里等村的抗日武装约300人齐集蔡家栏子村。天亮以后,全体人员编为三个中队,同时竖起“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的大旗。整编后召开军民大会,政治部主任王一之进行了演讲,着重阐述了这支队伍的性质、宗旨和任务,号召军民一致,坚决抗战。会后张贴了由大队长王培汉署名的布告。
  蔡家栏子起义后不久,部队与昌邑瓦城起义队伍会合,正式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冯国祥任支队长,鹿省三任政治委员,孙汉三任参谋长,王一之任政治部主任,队伍有700余人。
  1938年3月底,七支队与八支队会师开赴胶东,帮助开辟胶东抗日根据地,随后挥师西进帮助打开清河地区抗日局面;七支队与八支队挺进鲁南后编入山东纵队第八支队,1939年编入山东纵队,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功绩。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整编为山东军区第3师第7团和第4师第11团、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26军,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辽沈、天津、淮海、渡江、解放海南岛等战役,为全国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
滨海诸莒县
抗日烈士纪念塔

  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位于诸城市贾悦镇杨家灌津社区锡山子顶峰。
  解放前,诸莒县的辖区包括现在诸城、沂水、莒县、安丘的一些村庄。抗战时期,这里活跃着一支英雄的队伍——诸莒独立营,他们在刘家庄自卫战、夏家营子反击战等多次战役中,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大小多次战斗中,诸莒独立营先后牺牲了29名战士。1945年春,诸莒县委决定建一座纪念塔来缅怀先烈。县委把塔址选在锡山上,取名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同时把本县在外地牺牲的21名战士也合葬在此处。
  1945年7月7日,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建成。塔高4.17米,塔身及塔座为石灰岩砌成,呈六面形。塔身面南背北,正面刻着塔名“滨海诸莒县抗日烈士纪念塔”。塔左侧西南面刻着诸莒县委的挽词,东南面刻着诸莒县各救会的挽词,背面镌刻着碑文以及50名革命先烈的英名。

烈士祠、墓、陵园—— 青山有幸埋忠骨 扛旗自有后来人
  为纪念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有关部门、组织修建了烈士陵园、烈士祠、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等各类纪念场所,潍坊市烈士陵园为国家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还有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3处,这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圣地。
安丘市英雄山烈士陵园
  英雄山烈士陵园位于安丘市辉渠镇雹泉村西英雄山上。
  1946年11月5日,在“一一五安丘战役”中牺牲的156名革命烈士安葬在雹泉村西神山子,因此神山子改名为英雄山。1947年春建成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该陵园依山而建,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面积12000平方米,陵园内建有纪念碑1座,有烈士墓156丘。
白塔烈士祠
  白塔烈士祠位于山东省昌邑市龙池镇南北白塔两村之间,南临东西走向的新开河,占地10520平方米。院内中央是中共昌北县委(1945年8月昌潍县分为昌北、潍县两县)县政府、独立营和民主建国会敬献的纪念碑,碑高2.8米,宽1.2米。碑的正面是县委书记马骏题词:“浩气参天”,背面是寿(光)、昌(邑)、潍(县)三县在昌邑北部牺牲的抗日烈士英名录,共319人。祠堂正厅5间,厅首罗顶上面雕刻着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史实画图22幅,祠堂内正面陈列着513位烈士灵牌。另有东西厢房各5间,总建筑面积285平方米,南屋在大门两侧各两间。东西两头各有一个便门。
  龙池镇是昌邑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地方之一,也是昌邑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鲁东工委与昌邑县委在此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根据地军民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谱写了激动人心的历史篇章,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的胜利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告慰先烈,昭示后人,1945年春,中共昌潍县委和县政府决定修建白塔烈士祠,以示永志。工程于2月奠基,7月竣工。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对烈士祠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修建了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高达6米的碑亭,祠堂正厅及厢房保存完好。
     本报记者石莹
     通讯员温桂鹏
  (相关史料由潍坊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