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记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苏轼与高密
爱肝护肝 享受健康
《潍县大观》:于无声黑白中探寻过往
2016年07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县大观》:于无声黑白中探寻过往
  民国时期坐落于向阳路北端的潍县县政府大门
  位于廿里堡的“上海烤烟公司” 
  1935年的华丰机器厂 
  位于朝阳门上的钟楼 



  一张旧时的潍县地图,拉开了一部黑白无声电影的序幕。紧接着,书有“东莱首邑”的石坊、潍县县政府大门、上刻“北海名区”的二门和守卫森严的县大堂依次出现在画面上,跟随着画外旁白,穿越时光隧道,我们来到了81年前年的潍县城。
  这部老电影,便是《潍县大观》。
  《潍县大观》是潍坊历史上的首部影片,记录和反映了潍坊(潍县)地方城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各方面真实面貌,影片全长1816米,放映时长55分钟,拍摄于1935年,现存于潍坊档案馆,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
  一幅另一种意义上的
   历史长卷

  194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浴血奋战,一举攻克国民党反动派重兵防守的潍县县城,硝烟散尽,在清理伪政府遗物的时候,发现了这部无声黑白电影《潍县大观》的拷贝。对于这部影片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县长厉文礼为了宣扬他的政绩,特意从上海请来摄影师,不惜耗费巨资拍摄而成;二是当时山东省政府要拍一部《山东大观》影片,内容包括几个有名的市县概况,由各有关市县自行拍摄。潍县是其中之一,故而拍摄此片。而《潍县大观》影片开头,出现了时任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题写的“山东大观”四字,由此推测,第二种说法似乎更为可信一些。
  虽然拍摄初衷尚有争议,但影片拍摄时间已确定,为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的春天。史料记载,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1928年3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两年后国民政府宣布正式将3月9日至15日一周时间定为“造林运动宣传周”。在影片中,恰好有一段集体植树的画面,县政府门前聚集了各界人士,有政府职员、商绅,也有兵士、警察、学生,大家肩扛铁锨,来到县城西门外的一处坡地上,在一棵已经栽种好的小树苗旁,几个官员或面对镜头摆着造型,或手扶树苗铲土。
  尽管只有55分钟时长,但《潍县大观》从城镇建设、商贸集市、工业发展、文化教育以及风土人情多个角度记录了20世纪30年代的潍县城,直观地反映了当时潍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各方面的情况,给后世展现了一幅另一种意义上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一组极具时代色彩的
   城市镜头

  潍县城历史悠久,自隋唐建城至今已有千余年。潍县城地理位置优越,渔盐农耕发达,逐渐形成县城与东关坞“双城”互犄,西关、南关、北关、西南关、东北关“五关”拱卫的城市格局,号称“东莱首邑”。进入20世纪30年代,潍县城工商业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也随之提升。
  影片中,当时的县长厉文礼带着几个随从骑着自行车从一座桥上经过。这座桥就是刚刚修建落成的朝阳桥。朝阳桥原是一座连接县城东门和东关西门的木桥,随着潍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先的木桥已经不能适应需求。于是,县政府决定重建一座新型钢筋混凝土大桥,钢筋水泥等原材料都是来自荷兰、比利时,大桥通车后,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的出行。画面中,从桥上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镜头远处,是一座哥特式大钟楼,随后是新建的自来水设施以及居民排队打水的画面。
  影片中出现了多处反映潍县经济发展、市场繁荣的画面。
  首先出现的是南坝崖商业街。此处原是一条狭窄不平、多乱石荒草的街道,当时的县政府拓宽了白浪河新坝,将坝崖平整铺设花岗石,从本埠和外地广为招商,这一带随即发展成为潍县最繁华热闹的商业区,拥有300多家商铺和戏院影院等多家娱乐场所。影片能看到南坝崖街商号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此外,影片还出现了另一条商业街中山路(即县城东门里大街)的热闹繁荣情况。画面中,大街两侧商店毗邻,商家布幌随风飘曳,来来往往人流如织,热闹纷繁。
  除了商业街,潍县沙滩大集也出现在影片中。沙滩大集位于县城东门外、东关西门外白浪河两侧地带,是潍县城乡最大的集市。影片用四组镜头,多角度的展现了沙滩大集的盛况。
一个探寻过往的
   全新视角

  除城市建设、商贸往来之外,《潍县大观》还用较大的篇幅介绍了潍县的工业企业发展情况。
  潍县工业以手工业起家,民间一直有“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张布机”之说。到20世纪30年代,潍县现代工业迅速崛起,铁工厂、铸铁厂、面粉厂相继开办,“机制工厂工业”达到30多家。在影片中,出现了信丰染印公司、元聚漂染工厂、德信亨织布工厂、华德颜料公司、华东制革厂、华丰机器厂、惠丰火柴厂等企业,既有厂容厂貌、经营人员,也有生产场景、运送货物等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还出现了文史资料中也罕见介绍的“上海公司”画面,当年的潍县是烟叶种植大县,该公司主营烟叶收购运销,熏烤的烟叶经过特殊处理后便运往青岛、上海等地的卷烟厂。
  《潍县大观》还出现了潍县文化教育发展的画面。既有潍县政要和商绅名士游览十笏园、介绍玉清宫等寺庙等文化遗址等镜头,也有县立初级中学、县立文庙小学、私立继志小学、群化小学等师生上课以及学生打篮球、表演体操、拳击和幼稚园儿童打滑梯的镜头,一些当时的文教界知名人士也出现在影片中。
  此外,潍县驻军活动、地主收租、农民交粮、民众生活等画面也被收录进影片中。
 一部弥足珍贵的
   黑白影片

  拍电影,对当时的潍县城人民而言,是一件从没经历过的新鲜事,对当时的县长厉文礼,也是一件关乎自身政绩的大事。因此在影片中,“摆拍”的痕迹随处可见,一些群众演员甚至表演过度。比如不自然的微笑,僵硬的动作,刻意的场景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原是用来向上级溜须拍马展现政绩的影片,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潍县大观》选择典型,组织活动,布置场景,从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展示,让我们形象地了解了20世纪30年代潍县城的人文景观和民情民俗,其中不少内容,更是现今留存的文字资料中所没有涉及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意义。
  而且,《潍县大观》在中国电影发展史和文献档案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反映地方城镇发展面貌的纪录影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少,类似于《潍县大观》这么全面的影片更是凤毛麟角。电影资料文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对于促进中国影视档案资料的保护和影视业的继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潍县大观》自拍竣至今,已有81年。除了影片本身,没有发现有关影片拍摄的任何文字资料,以现在的标准,这部影片更像一部尚未完成后期制作的剪辑片,没有片头、片尾,也没有导演、摄像以及出品、摄制单位等资料。尽管如此,这部影片依然弥足珍贵。2011年,潍坊市档案馆对《潍县大观》拷贝进行修补整理,将影片数字化并进行了公开播放,让更多市民得以再睹老潍县昔日风采。
 本报记者薛静 通讯员魏效通
      (本文均为资料图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