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 |
我市创新模式助推脱贫攻坚加速度 |
|
|
本报讯 (记者贺德良)全市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我市立足全市“插花式”贫困的基本现状,将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体制作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深化、用好国家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力争让每个贫困户加入1家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都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促进持续稳定增收,取得良好成效。 发展生产带动一批。充分注重发挥1.92万家现有合作社的产品、技术、经营、人才等综合优势,集聚扶贫政策资源激励优质合作社带动脱贫,用好各级3.3亿元财政扶贫资金、基金和政府债券,发展特色“种养加”、乡村旅游、电商、光伏等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聚在合作社内,借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带动脱贫增收。诸城市今年新增56家参与扶贫开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村贫困户10户以上的46家,吸纳农村贫困人口就业30人以上的16家,年内可实现贫困人口1520人就业、1921户贫困户受益。 提供服务带动一批。依托供销社领办创办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中心等,通过合作、订单、托管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为贫困户无偿或按优惠价格提供生产资料,提供土地托管、耕种、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全市基层供销社已与892个村庄进行合作共建,共建为农服务中心等项目915个,已托管土地250万亩,年内可达到350万亩。依托劳务合作社,提供就业服务,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安丘市四海社区党支部组织成立的劳务输出合作社,今年以来先后帮助5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 资产收益带动一批。一方面,用好农村产权改革成果,引导贫困户将自己的承包地、果树、闲置宅院等资源,通过托管、流转或入股的形式,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保证收益。临朐县牛寨村依托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6户贫困户闲置旧房,改造提升后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农家乐,贫困户在保底收益的基础上再参与分成,实现增收。另一方面,把财政专项资金、其他涉农资金、社会帮扶资金等,全部或部分量化给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并承担相关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贫困户通过享受资金收益实现脱贫增收。安丘市北张家庄子村多方筹集资金230万元,建设冷库2座、果蔬批发市场1处,成立合作社统一管理运营,为每个贫困户配送了9000元的政策股。项目建成后,贫困户年均分红2700元、务工收入2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