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精准发力 |
临朐种鸭“代养”构筑畜牧扶贫新路子 |
|
|
本报讯 (记者付生)临朐是肉鸭养殖大县,今年以来,该县畜牧部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精准发力,通过种鸭“代养”等模式,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构筑脱贫致富新路子。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扶贫模式。临朐有近20年的肉鸭产业发展历史,形成了具有相当实力的集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体系,涌现出了一批起带头引领作用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借助这一独特优势,该县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发展潜能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借助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发展+技术支撑”模式,由企业与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种鸭“代养”协议,通过合同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承担物化成本、技术支持和产品流通,实行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回收的“五统一”机制,从养殖户手中收集种蛋,进行孵化,产出效益;养殖户出场地和劳力,自行筹建种鸭养殖大棚,按照企业技术要求做好种鸭的养殖管理,获得劳动报酬。通过这种模式,企业既减少了建设养殖场的成本,又可利用自己应对市场变化灵敏性和开拓培育市场的独特优势,适时迅速扩大养殖规模,保证产品数量的稳定增长。养殖户只需按技术要求搞好养殖管理,就能保证稳定收入,还不用承担因市场波动带来的养殖风险,发展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以昌盛禽业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实行“代养”模式,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直接带动40多家农户200余人口脱贫致富,年可实现增加收入360多万元。 精准发力,群众得实惠交口赞誉。从未养过种鸭的临朐县山旺镇申明亭村农民钟绵明养了6000只种鸭,据他介绍,从事种鸭养殖不仅工作稳定,而且收入颇丰,一年下来总收入近10万元。同村的钟世升养了7000只种鸭,他表示,给公司“代养”种鸭,不仅有了充足的时间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不用再东奔西跑,而且没有养殖风险,收入比以前增加了30%。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就业增收模式,有的农户自筹资金新建种鸭养殖大棚;有的菜农将蔬菜大棚改建为养殖大棚,争相参与种鸭“代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