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凝聚合作共识 促进产业融合
2016年09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合作共识 促进产业融合



唱出台湾文创的过去与未来 ——大地之歌台湾文化创意馆见闻
  □本报记者 薛静
  第22届鲁台会上,来自台湾别样风情的文创展览一一亮相,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千里之外的宝岛气息。在两岸文创精品展中,由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规划设计的“大地之歌——台湾文化创意馆”更是吸引了许多市民的驻足。
  据了解,“大地之歌——台湾文化创意馆”展出面积400多平方米,以“文创+”概念为主线,设计布置了“原乡歌韵”“农创新姿”“匠艺巧工”“永续回声”四个主题单元,并邀请了桑梅绢、施秀菊、魏韶箴、陈景林四位文化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演示和歌唱,带市民领略不一样的台湾。
艺术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9月2日上午十点,来自台湾排湾族的艺术家桑梅绢走上舞台,用一曲包含神情的古谣《思念》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听众。“我这次带来了四首排湾族古谣,都是由我作词作曲,《思念》表达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想念之情。”桑梅绢说,艺术是最好的交流方式,也是拉近两岸人民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这次来潍坊参加鲁台会,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台湾文化的多元化。
  与桑梅绢同属“原乡歌韵”单元的排湾族文化传承人施秀菊则将琉璃珠作品带到了现场,并为市民讲述琉璃珠与排湾族的渊源。“琉璃珠、陶壶、青铜刀是排湾族部落文化最重要的三个象征,琉璃珠更是传达部落与自然紧密依存关系的关键宝物。”施秀菊介绍说,此次来鲁台会,她带来了《倾国佳人》《展翅飞翔——圆梦》等数十件作品,并现场讲解制作过程。
  现场还展示了男女两套排湾族民族服饰,精致的做工,极具特色的异域情调让很多人久久驻足于此。
匠心是将创作回归自然
  在“匠艺巧工”单元中,魏韶箴一遍又一遍地为来参观的市民讲述木漆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理念。“这些作品都是手工制作,你看这些勺子,每一把都有自己的纹路,每一把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魏韶箴说:“鲁台会是个很难得的机会,我想通过展会实现双向交流,既介绍我们的作品,又能学习当地的文化特色。”
  而另一边,台湾染织工艺传承人陈景林正在向市民展示自己的染织作品,有围巾、挂画等,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目光,经由他的双手,一条普通的丝麻瞬间就能变成绚烂多彩的艺术品。“匠心就是将创作回归自然,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领略生活即艺术的匠心匠艺精神。”陈景林说。
农业发展与环保主题永不过时
  “农创新资”和“永续回声”两个单元展出了手工制造的鲜果干和采用麦秆等材料制作的杯子、笔记本等日常用品,通过这些产品向参观者诉说着台湾传统农业如何透过网络新媒体、创意产业意识与技术的普及化而迸发出的新火花,以及台湾的绿色环保思路。
  “农业发展与环保主题永不过时。”在此参观的市民于先生也是一位创意工作者,他评价说透过这些产品,自己看到了台湾落实“绿色”“永续发展”的概念与主张,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商贾云集 鲁台盛会
  鲁台盛会喜迎八方宾朋。9月2日,在鲁台会海峡两岸博览会工业精品展区,参观者络绎不绝。当日是盛会开幕的第二天,各种高科技工业产品、工艺品等纷纷亮相,吸引了各地客商纷纷前来参观、洽谈。据了解,本次海峡两岸博览会参展企业710余家,其中台湾参展企业370余家,参展客商达400余人。    
         记者曹亮华摄

水墨丹青寄乡愁 ——台湾艺术家邀请展走笔
  □本报记者 刘晓杰 
 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在第22届鲁台会展中心举办的台湾艺术家邀请展上,来自台湾的艺术家们创作的艺术精品一幅幅展出在展厅里,简率写意的画风,或超脱或抽象……艺术大家们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勾勒出了对生活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很感谢有这次机会,可以近距离接触潍坊,了解潍坊,来这做艺术交流心里有种非常踏实的感觉。”来自台湾的大学美术教授孙翼华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是潍坊高密,这次来感觉非常亲切。她还说,昨天去参观了青州的博物馆,感触了潍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外,可以回家乡办展览,内心也充满了自豪感。
  “我这次来参展的作品有十幅。这十幅作品花了我一年的时间,凝聚了我的心血与满心的热爱。”63岁的台湾美术艺术家杨子云,从事艺术创作已经有40年的时间,他告诉记者,他喜欢带着作品到处展览,感觉每幅作品都会更有生命力。“我此次来潍坊感觉潍坊这座城市经济发展快,环境特别干净,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关键是有这么气派的一个展览馆供我们展出,感觉非常好。”说着,杨子云指向自己的作品开始向参观的市民讲解。
  “我自己是搞艺术创作的,我觉得作品的展出就是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去呼吸,去吸收外界的评价。”台湾美术大师杨小斌说,他的老家是山东莱州,山东人文荟萃,为艺术的滋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的作品都是用简约的线条去表达抽象的思维,是当代性的艺术作品,有我自己的风格融入在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写实的。”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名为《都市》作品,杨小斌说道,这幅作品可以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对生活或者对未来都可以充满无限憧憬。
  “我觉得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太好了,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70岁的张洪正带着孙子来参观,不时发出啧啧称赞。艺术源于生活,此次台湾艺术家邀请展所展出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鲁台会的举办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过程。鲁台会不仅突出了科技创新、产业融合,更体现出了贴近百姓生活的理念,这次台湾艺术家邀请展让市民近距离地了解艺术,享受艺术带来的熏陶,也通过艺术家们的作品感受到了他们浓浓的乡愁。
智能高科技亮相鲁台会
  □本报记者 吴晓强 
  9月1日,第22届鲁台经贸洽谈会海峡两岸博览会在鲁台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当天,记者在鲁台会展中心看到,来参观海峡两岸博览会的市民人山人海,两岸高科技、文创产品深受市民喜爱,让观众大开眼界。
会跳舞的机器人
  在两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机器人。伴随着“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音乐响起,一群小机器人开始舞动,曼妙的舞姿丝毫不输真人。
  看过猴年春晚的市民会知道,这些机器人似曾相识,其实就是猴年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它们出现在鲁台会现场,让不少市民兴奋不已。“快看,这些机器人的舞姿和小虎队的舞姿一模一样,简直就是神同步呀!”一位三十多岁的隋姓市民看到机器人的舞姿兴奋地说。
  这款机器人名字叫阿尔法,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机器人,外形与人类接近,让用户更有亲切感。功能上,它能够唱歌、跳舞、说故事,甚至进行武术、瑜伽等复杂动作的表演。另外,家庭智能机器人可以从事家庭服务,包括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监护等工作,颇有些人类好伙伴的意味。“这是一款唱得了歌、跳得了舞、打得了拳击、练得了功夫的机器人。”工作人员介绍说。
能够语音视频的电视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普及,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一系列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新产品,包括智慧教学系统、智慧办公系统、智慧家居系统等。本届鲁台会上,山东共达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带来最新产品——云视声智能交互系统。在云视声智能交互系统体验室,市民正在体验用电视机进行语音视频。
  据悉,云视声智能交互系统是一款集计算机、智能电视、电子白板等功能为一体的远程声像交互系统,广泛应用于面对面的远程视频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应急事故处理等。
阿美族歌舞吸“睛”
  在花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六个身穿台湾民族服饰的人,正在表演台湾当地的歌舞,精彩的歌舞吸引了不少潍坊市民的眼球。记者看到,他们身穿的台湾服饰以红色为主,颜色亮丽,用孔雀毛装扮的头饰颇有特点。
  今年24岁的志宏对记者说,他们都是地道的台湾阿美族人,身穿的服装是台湾北部阿美族传统改良后的服装,而阿美族的服装一向给人色彩鲜艳、亮丽活泼的印象。“这是我们第一次来潍坊参加鲁台会,感觉特别荣幸。”当天他们共为潍坊市民带来了《返璞归真》《阿美三风》等歌舞表演。志宏的老师张子祥,他身穿的服装与徒弟们的不同,颜色以黑色为主。张子祥向记者介绍,他的头饰和裤子是鲁凯族的,上衣是布农族的,腰带是卑南族的。“第一次来潍坊,我想把我们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呈现出来,所以在服饰搭配上多选了几样。”张子祥说。
民俗文化尽显两岸特色
  □本报记者 刘晓杰
  每届鲁台会,民俗文化都是深受市民欢迎的板块。今年,在第22届鲁台会民俗文化展上山东和台湾的民俗文化再次成为了此次海峡两岸博览会的一大特色。
  “你看这是我雕刻的中国龙、福娃、千手观音……还有我专门为鲁台会雕刻的妈祖像。”来自寿光的葫芦雕刻大师孙艺洲,在认真地讲解自己雕刻的作品。记者看到,展会上,孙艺洲所展示的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
  砖雕、扑灰年画、鲁绣、风筝扎制、布艺老虎、葫芦雕刻等各种齐鲁大地民间艺术、民间工艺品展现出了山东的独特民俗生态和深厚文化底蕴。
  同样,台湾民俗展示也让人目不暇接。“这是我们手工缝制的零钱包,一针一线每一个针脚都是我们自己手工缝上的。”一位台湾民俗艺人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工艺品。“我们所展示的民族艺术品根植于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传统工艺,体现传统工艺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产、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精髓。”来自台湾花莲的张新祥告诉记者。
  “我们本届鲁台会二楼民俗展厅8000多平方米,展出了省内17地市、80多位民间艺术家、40多个艺术门类作品,既有扑灰年画等潍坊本土民俗代表作,也有菏泽泥塑、日照黑陶、东营草编等省内特色民俗艺术品。”台办工作人员介绍:“台湾民俗文化方面,给我们注入了更多台湾元素和惊喜。”
地道“台湾味”汇聚鲁台会
  □本报记者 刘文研
  9月1日,鲁台会展中心食品产业展区聚集了统一、康师傅、大润发、商业总会百年老店以及士林夜市伴手礼等众多品牌,带来了地道的台湾风味和特色食品。台湾南投县茶农还给市民带来原汁原味的台湾茶文化,吸引了许多市民的关注,展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在一楼食品产业展区内各类台湾美食齐聚一堂,凤梨酥、太阳饼、黑糖糕、台湾金门高粱酒、手工牛轧糖、冻顶乌龙茶、新鲜芒果、凤梨等,品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市民纷纷试吃,品尝地道的台湾味道。不少市民更是大包小包开始采购中秋礼品。
  在魏海清太阳饼老店展区前,市民李女士正在品尝凤梨酥:“不错,跟我在台湾买的一个味道,没想到家门口也能买到这么正宗的凤梨酥,一定得带上三盒给家人尝尝。”李女士高兴地说。除了魏海清太阳饼老店以外,台湾百年暨一甲子老店联谊会也来到了展会现场,展区负责人刘美玲告诉记者,此次展览共带来了40多家台湾老字号的产品,有手工牛轧糖、肉干、檀香、茶叶等。    从台湾远道而来的南投县茶农陈文龙介绍说:“高山茶的产量很小,我这次共带了5个品种参展,都是地道的台湾乌龙茶,今天刚上展会就订出了1万元的货,这次鲁台会一定会收获满满。”陈文龙高兴地说。
  中秋临近,台湾酒类展台前也异常火爆,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采购的市民。“很多市民都说想买点台湾酒送给亲戚朋友尝尝鲜。”展区销售人员说道。
  此次鲁台会不仅满足了市民的饮食需求,同时也使市民体验到台湾的饮食文化甚至生活方式,架起了两岸饮食文化交流的平台。
用传统文化交流情感
  □本报记者 刘晓杰
  “妈妈,你看那幅画真好看。”9月1日上午,在鲁台会展中心二楼台湾馆举办的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交流展上,6岁的甜甜兴奋地指着墙上展出的作品叫道。展览现场,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吸引着观众驻足停留、欣赏。
  “这幅作品起名叫《希望》,就想通过画笔将美的东西呈现出来,传达到每个观赏者的眼睛里,甚至传递到内心深处。”来自台湾东吴大学的杨子洁指着自己参展的作品说道。自幼喜欢绘画的杨子洁表示,此次来潍坊参加海峡两岸青少年书画交流展,增长了见识,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更深入透彻了。
  “今天来参加会展,心里感到非常惊喜,没想到孩子们写的画的这么好,年轻一代很有希望。”来自坊子区60岁的赵淑华说,看到孩子们的作品很欣慰,她觉得现场展出的每一幅书画作品风格殊异,精彩纷呈,具有深厚的艺术造诣,充分展示了两岸青少年的艺术风采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两岸书法、美术作品内容丰富,各有特色。集中展出既为两岸书画爱好者提供了互相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又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很有意义。”市台办工作人员赵迪告诉记者:“近年来,潍坊与台湾的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潍坊建设‘台湾文化艺术馆’,在台湾台中科学园区建成了‘山东潍坊民间文化艺术馆’,形成了‘潍坊有台湾、台湾有潍坊’的双向文化交流新格局。”

宝岛记者感受潍坊文化
  □本报记者 刘晓杰
  来自台湾的独特美食和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好看的花莲民族表演等,为第22届鲁台会带来一场视觉味觉的盛宴。
  在驻足观赏或品尝的同时,有这么一群人非常的醒目。这就是来自台湾的媒体记者们。他们深深地被鲁台会上所体现出来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他们扛着摄像机或仰拍或俯拍,时而跪下拍摄,拿着采访本认真地做记录……
  “我这是第二次来潍坊,感觉潍坊的变化真的很大。潍坊的历史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展会办的很大气,看得出潍坊人的努力,通过采访我们感受到了潍坊的民俗文化内涵,也看到了一种潍坊精神。”台湾TVBS的记者邱国强说自己上一次是来参加寿光蔬菜博览会,内心非常的震撼,觉得潍坊人真的了不起,民俗文化特色到处都可以体会到。
  “潍坊的建筑很有特色,也很大气,道路很整洁,环境很美,绿化也不错。”来自台湾中天电视台的记者翁启斌如此描述对潍坊的第一印象。他说:“此次来潍坊,潍坊的城市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文化都使他产生心灵上的震撼,也积累了很多素材,回去要让更多的台湾民众了解潍坊,认识潍坊。相信两岸民众在经济、文化、心灵上会有进一步的融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