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昌乐打造“一条龙”式农民创业格局
诸城综合施策为贫困村“摘帽”
奎文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网络
潍城全力巩固“三城同创”成果
源头活水润“花园”
我市欢送新兵入伍
省“守护舌尖安全”整治行动督查组来潍检查
小清河复航工程第二次会议在潍召开
首届红高粱采摘艺术节即将开幕
峡山保水护水持续发力
市县乡换届“九严禁”
2016年09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头活水润“花园”
——记市交通局驻临朐花园河村第一书记李连玉



  □本报记者 石莹
  在临朐县五井镇花园河村的村碑上,记载着村中原先有河发源八歧山流域,流经村庄,蜿蜒东去,将村落一分为二,花园河村由此得名。近日,记者来到该村,村中一位七十岁的老人高兴国告诉记者:“自打我记事起,村里就没水了。是去年村里来了工作组,才让俺们村路上了山,水下了山,老百姓手里还有了钱。”
  花园河村名字很美,过去却因地理位置偏僻,发展相对落后。去年市交通局帮扶工作组驻村后,强党建、兴水利,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造血”扶贫项目,花园河村,现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河秀园。
  “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李连玉作为市交通局驻花园河村第一书记在上任后如此说道,李连玉在提升村干部能力、引导党员发挥作用、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健全治村理事制度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村两委“软实力”。把班子“拢”起来,把服务群众的能力提上去。通过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座谈,召开民主生活会,走访慰问老党员等活动,村“两委”班子由弱变强,村里有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党建工作队,为花园河村长远发展筑牢了根基。
  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村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村民生产生活的一大难题。村里原先有条半截的路,多年来被村民戏称“断头路”,外面货车进不来,村里农产品出不去,阻断的不只是村里道路,也是村民致富路。工作组到任后首先协调资金,打通了这条“断头路”。道路硬化完成后,村民自发在主干道旁立了一块路碑,上面写上了“连心路”。
  一水护田将绿绕。工作组协调资金完成蓄水30000立方米的村塘坝建设,修复机井1眼,埋设管道1800米,显著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解决近千亩农田果树灌溉问题,预计全村每年能增收100多万元。工作组还完成村民饮用水改善工程,修建160立方米水礅1座,铺设饮水管道1000米。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沉下心去,深入基层,把脉问诊,诊断病因,开出良方,谋长远。”李连玉说。工作组按照“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原则,围绕花园河村自身优势资源,抓住全市南部山区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联系、对接、引进符合当地实际的先进技术和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针对该村果树资源较为丰富,樱桃和柿子等种植户较多,拟以党支部为主体,组织有意向种植户成立樱桃柿子果蔬种植合作社,成立“临朐柿磊果蔬专业合作社”,从种植、采摘、销售等进行统一管理。合作社成员缴纳一定原始资金,同时将上级扶持资金以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形式纳入合作社,建设简易交易市场一处。成立合作社理事会,推选专门人员负责合作社运作,村委、社员和贫困户共同监督合作社运作,确保种植户收益最大化,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同时,也让贫困户有了一定经济保障。
  激发老百姓致富内生动力,培育富民产业,就是精准扶贫的“源头活水”,市交通局工作组为群众谋福祉,改善民生、惠顾民生,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