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份,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效益指标位次大幅前移,同时用电量和高耗能行业占比同比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这表明—— |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品质稳步提升 |
|
|
|
李强/制图 |
|

|
|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 于卿)受多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面临严峻考验。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主动作为,精准施策,工业经济顶住了下行压力,实现逆势上扬,主要指标增速走在全省前列,效益指标位次较大幅度前移,在“有限”中实现了“有为”。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9%,高于全省4.6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5位;实现利润增长11.7%,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3位;实现利税增长10.4%,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3位。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率5.1%,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利税率7.6%,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同时,我市1-7月份工业用电量达192.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1%;工业度电利润1.9元、利税2.8元,均比去年同期提高0.1元,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工业经济运行品质明显提升。 集成政策,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围绕工业发展、提质增效,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支持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企业水平解决融资难问题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精准施策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潍坊市企业资产证照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政策措施,明确了国家、省、市的鼓励支持方向,既使企业看得明白,更让企业享受得到政策的实惠,有效提振了企业投资发展的信心,为工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强化创新,催动工业动能转换。我市充分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积极培育新动能,通过发展动力转换,真正使创新驱动成为工业发展的主动力,使工业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效益、结构更优、更可持续。强力打造技术创新发展平台,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区域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联盟、创新园区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117家、市级277家;建成生物医药、模具产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等创新服务平台,潍坊3D打印技术创新创业中心已服务企业近100家;成立内燃机、智能装备等10个产业联盟;依托灵狮·潍坊国际创意港建设了工业4.0新型创新园区,已有27家企业入园发展,并成功举办了首届潍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储备,408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居全省首位;依托“蓝色智谷”,加强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合作,促进企业对接智力资源、转化科技成果,先后组织40余家企业到浙大等知名院校进行实地对接,收效良好。 加大投入,积蓄工业发展后劲。我市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提升存量的关键措施,加快企业技术、装备、工艺、产品的更新换代。1-7月份,全市工业完成投资1293.76亿元,增长13.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3%。其中,实施技术改造项目1411项,总投资2099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00.1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61.8%;制造业完成投资1175.5亿元,增长10.8%。全市工业共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693项,总投资3037.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736.2亿元。 其中,技术改造项目345项,总投资1517.9亿元,完成投资389.5亿元,占全市工业过亿元投资的52.9%。 优化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我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构建“1669”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方面,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比重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传统主导产业快速向中高端迈进,层次持续提升;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总量不断扩大。1-7月份,代表我市产业高端发展的装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0%,高于全市3.1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六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5%,高于全市平均增速7.1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4.2%,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02.2亿元,同比增长9.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2.6%,比重比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 精心培育,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骨干龙头企业是我市工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是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集中力量做强、做大、做优骨干龙头企业,努力形成一批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局面。1-7月份,80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21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利税322.3亿元,利润223.6亿元,分别增长9.1%和11.2%,三项指标分别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66.4%、55.9%和61.5%。有469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占企业总数的58.6%,有446户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占55.8%。晨鸣集团、昌邑石化、雷沃重工等5家企业入选省百强企业。省工业百强、制造业百强我市分别有8家、9家企业入围。 降低成本,激活企业发展能动性。今年我市开展降低企业成本“711”专项行动。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围绕强化人本管理、全流程再造、内部管理、资金管理、营销模式等方面,提出了18项具体措施。针对供电价格新变化,我市全面落实调整降低销售电价政策,仅此一项全年可为企业降低电力成本5亿元以上。对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给予补贴,对新能源发电给予补贴,有效提高了发电企业的利润空间。扩大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范围和规模,目前有61家企业成为直接交易试点用户,年可完成交易电量50.1亿千瓦时,降低用电成本2.5亿元。在降低税费方面,市国、地税部门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企业享受2015年度认定额度10.4亿元。在清理规范收费方面,公布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提高收费管理透明度。进一步清理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整顿行业协会、学会收费,加强对社会组织收费情况监督检查,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降低企业研发设计成本,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工业云平台”购买基础软件服务,免费向线上企业提供集成服务。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成本,加快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推进资产证照专项治理,截至目前,查摆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问题7376项,已办结2177项,明确不能办理281项,合计办理完成比例达到32.32%。 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面临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融资成本上升等多重困难压力。我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企业长效机制,全方位解决企业问题需求。建立企业问题需求动态收集系统和“三级”协商解决机制,对企业提报问题限时办结。今年以来,企业问题需求动态收集系统共注册企业3878家,提报问题需求200余个,按时办结率和企业满意率均为100%。建设潍坊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精选40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采取“9+2”服务模式,自运营以来已累计办理业务18730笔,25736家企业进行参观体验、对接服务,促进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同时,面对市场需求不足,我市不等不靠,主动进取,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服务形式开展供需对接和宣传推广,倾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企业参加了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潍坊)食品科技博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等重点展会。加强企业网上展示与营销,截至目前,潍坊网上工业展览馆上线企业数达3281家,18803件产品上线,“好品山东”上线企业达4989家,有力提升了“潍坊制造”品牌知名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