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回不去的中秋节 忘不掉的故乡情
中秋“大礼包”
图片
1300岁的中秋节
救助站里过中秋:没有亲人却有温暖
图片
图片
细数G20晚宴上那些巧夺天工的工匠技艺
2016年09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不去的中秋节 忘不掉的故乡情



  □本报记者 井峥 潘来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不论是远离故乡,还是即将与亲人团聚,总忘不了故乡古老而又传统的风俗,挡不住浓浓的牵挂。
家乡父母来潍团聚
  跟随丈夫在潍坊定居生活的东北女孩亓静,已有了一个2岁的活泼可爱的女儿。由于距离家乡遥远,一年到头很少能与父母相见,借着佳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是亓静中秋节最大的愿望。
  “虽然我在潍坊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可每当年节到来,还是忍不住惦念牵挂着我的故乡和亲人。我已经提前一周多,为父母订好了火车票,希望他们能快点到我身边。”亓静表示,平时自己和丈夫工作都比较忙,孩子由其奶奶看护,要想回趟老家并不容易,所以今年就打算中秋假期让父母从老家来潍坊,看看他们朝思夜想的外孙女,一起过节。
  “闺女她姥姥姥爷早就迫不及待地准备了家乡的榛蘑、黑木耳、冻蓝莓等土特产,盼着要来潍坊呢!”一想到马上就能与父母团聚,亓静显得既兴奋又激动,“我给他们订购了潍坊本地的重油月饼,也让他们感受一下潍坊味道的中秋节。”
学子校园度过佳节
  中秋节是开学季后首个节日,虽然有三天假期,但众多外出求学的学子们仍是无法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身在济南求学的潍坊大三学生杨馨怡,今年中秋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繁重的学业由不得他把时间来回折腾在路上。
  “从小没离开过爸妈身边,也没离开过家乡潍坊。”杨馨怡说,自从到济南上大学以来,经常会很想家,特别是赶上节日,回家的欲望很强烈,“今年中秋,是第三个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团圆节,放弃了陪伴家人过节的机会,我得好好利用每一天用功读书,不让爸妈担心。”
  杨馨怡表示,虽然满是思念,但自己并不孤单:“每年中秋节,也有很多同学回家。我打算今年跟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吃顿饭,然后去学校礼堂参加学校的中秋晚会,晚上回宿舍吃着月饼赏月。当然,也免不了通过电话、视频与家人互诉思念。”
谋生在外念家思亲
  在潍坊经营着一家川味小吃店的四川夫妇丁连国和赵玉兰,在潍坊做了十六年买卖,早已将潍坊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赵玉兰经常嘟囔着老家的儿子和双方的老父母,因为知道老人挂念着他们,儿子更是盼望他们回家。
  在店里,丁连国挥动着锅勺烹制着熟客们爱吃的家乡菜肴,过节前后对他来说,更多地表现在店里生意繁忙上。顾不上太多杂念,为的是精心制作每道川味小吃,挣更多的钱,让远在四川的一家老小过得更好。
  “过节肯定回不去了,这些年也都这样过来了。”赵玉兰说,在潍坊生活得很习惯、很踏实,潍坊也是自己的家,没有觉得过多的不适,反而舍不得离开潍坊了。“八月十五晚上早点收摊,让丈夫也休息休息,喝个小酒庆祝一下。”赵玉兰说,在老家每逢中秋节,会有一些传统习俗,比如杀鸭子、吃麻饼,还有祭土地神等。
  丁连国说,已经和妻子打算好,中秋不回家了,就寄点钱回去,让老人过得舒服一点,让孩子买些学习用品和自己喜欢的东西。
  “只能这样了。”丁连国无奈的神情透露着在外谋生者的不易和对家乡的眷恋。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