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国内国际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天宫二号 中国航天新高度
天宫二号可实现“太空加油”
揭秘天宫二号资源舱的改进研制
飞控专家解读天宫二号测控特点难点
美国计划全面解除对缅制裁的三重深意
“和平使命—2016”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开始
最圆中秋最圆月恰逢“半影月食”
澳方确认坦桑尼亚发现的飞机碎片来自马航370航班
特朗普再次强调“美国优先”的竞选主张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敦促英尽快开启脱欧程序
叙政府军从阿勒颇市一条重要公路撤出
中秋小长假 争睹钱江潮
2016年09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飞控专家解读天宫二号测控特点难点



  随着天宫二号顺利升空,测控通信指挥部指挥长、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天宫一号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相比,此次任务测控通信系统面临着更多的难点与挑战。
  “这次任务具有任务周期更长、在轨试验更多、技术要求更高的特点。”李剑说,特别是在关键飞控技术上,面临5大全新挑战。
  ——中长期定轨预报精度要求高。天宫二号交会对接轨道比天宫一号高出几十公里,需要在飞船发射前20余天实施轨道维持,同时兼顾调相、圆化和轨道高度控制,对长时间轨道预报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接轨道远导控制策略设计与验证复杂。神舟十一号飞船需具备在初始相位差、入轨远地点高度的一定范围内进行交会对接的能力。北京飞控中心需重新设计远导控制策略,并对应急控制策略进行相应调整。
  ——短弧段快速测定轨精度要求高。神舟十一号远距离导引第5次控制与自主导引段第一脉冲控制的时间间隔仅为2圈,定轨时间仅1圈,对短弧段定轨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返回前快速轨道控制要求高。为验证飞船快速轨道控制能力,飞船返回前的轨道维持采用一圈内两次变轨的控制模式。
  ——伴星飞越观测及驻留轨道控制复杂。在组合体运行阶段,中心要控制伴星实现飞越观测组合体等试验;同时还要实现驻留点捕获、驻留点保持、驻留点转移等复杂类型控制,驻留及飞越轨道精度要求高。
  李剑说,此次任务还面临很多潜在风险:航天员在轨飞行长达30余天,要求地面飞控人员长时间值守,飞控软硬件系统高强度不间断工作,地面测控网全时段连续跟踪,对测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各类应急情况下系统综合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飞船太阳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踪太阳功能验证、人机协同在轨维修、伴星释放及飞越探测等崭新的在轨试验对轨道控制精度、系统间协同配合、地面监视判断要求都很高。
      本栏文图均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