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我国实现资本净输出 |
对外直接投资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二 |
|
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量跃居全球第二,超过同期吸引外资规模,实现资本净输出。 专家表示,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普遍规律,我国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通过对外投资合作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价值链重构。但与此同时,企业“走出去”应重视风险控制和防范。 对外直接投资创下历史新高 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桥梁。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根据22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张向晨在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的经济大国,也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这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0978.6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存量的份额由2002年的0.4%提升至4.4%,排名由第25位上升至第8位。 多元化、高端化特征渐趋明显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步伐加快。2015年,企业对外投资并购活跃,海外并购增长迅速。 根据统计公报,2015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579起,其中直接投资372.8亿美元,占实际交易金额的68.5%。从并购金额上看,制造业137.2亿美元,位居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4.1亿美元,位列次席。 2015年,我国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对外投资同比分别增长了108.5%、52.3%、115.2%。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1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4%,占制造业投资的50.3%,带动了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需加强风险防控 今年前8个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针对这种火爆现象,张向晨说,这种情况基本正常,但部分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存在盲目性,有一些跟风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驱动。 一些企业对于在境外并购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等基础工作研判不足,对并购项目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急于做大做强,还有一些跟风炫耀的非理性因素驱动。张向晨说:“这种草率的境外并购会导致成功率比较低,并购后企业的后续发展也有一定隐患。” 关于海外安全利益的保障,张向晨介绍,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的海外利益越来越多。我国每年发布对外投资国别地区的投资指南和国别风险评估报告,及时警示和通报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风险;此外,还会与有关国家商签投资保护协定,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中国企业和人员在海外的利益。 (据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