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通讯员宋晓 曹堃)喜事新办,简化仪式,丧事简办,改变陋习,峡山乡村尽吹文明风。自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大力推动道德文明向村居渗透、先进文化向居民传播,倡导移风易俗,做文明峡山人,引导群众婚事新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摒弃婚丧陋习,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营造了“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居民幸福文明指数不断提高,描绘出一幅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画卷。 移风易俗倡树新风。为有效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狠刹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形成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该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区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全区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70000余份,建立移风易俗文化墙68处,张贴宣传画3500张,张贴标语3000余条,悬挂横幅96条,在超市、集市、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集中宣传10次,各村每天3次利用广播喇叭进行移风易俗宣传,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作为群众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区各社区、村相继完善了红白理事会组织,理事会由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牵头,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德高望重的村民参与,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每个红白公事提供全过程管理、“一条龙”服务。制定婚丧嫁娶标准,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长效机制,既让群众大操大办无机会,又让群众省心、省钱、省力。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纠正农村群众攀比心理,树立了文明节俭新风尚。 四德榜“晒出”文明风。全区四个街道开展了“善行义举·榜上有名”道德模范评选活动,通过基层推荐、严格评审,共有60人被评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四德”模范,他们的事迹和照片在街道驻地“四德榜”上予以公示。今年,实施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工程,全区27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善行义举”四德榜,上榜人数1500多人。各村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好儿子”“好女儿”等道德模范进行张榜公示,为居民树立了文明行动的“标杆”,广泛带动群众支持和参与道德建设。一张张“四德榜”晒出了真、善、美,引领文明新风,在全区营造了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集聚起了建设“美、富、久”新峡山的社会正能量。 三措并举作保障。全区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建立责任体系。区、街两级党委政府是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的责任主体;各相关单位明确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和推进措施;街道组织各社区、村制定婚庆、丧葬等管理规定,指导社区、村红白理事会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区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由4个街道和18个区直部门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区政治工作部,明确责任目标,加强分工协作,定期研究部署移风易俗工作。三是建立奖惩制度。建立健全区、街、村三级督查机制,将移风易俗纳入全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作为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村评选的重要依据。对在省、市移风易俗工作电话测评和暗访调查中名次靠后的,将对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进行约谈问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