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 模范引领 融入生活 |
昌邑优化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含金量 |
|
|
本报讯 (通讯员代选庆 李生涛 方荣平)近期,在昌邑市城区内,一场拉网式、全覆盖式的背街小巷清查整治“风暴”持续进行。被“风”吹过的大街小巷,“脏乱差”消失了,焕然一新的洁净环境是留给市民的最新印象。今年以来,作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昌邑市,从补齐短板、模范引领、融入生活等方面入手,着力优化市容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增强城市文明的“含金量”,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迈出了矫健的步伐。 着力补齐短板,狠抓“改”字提升城市颜值,打造美丽宜居的市容环境。为补齐市容环境建设中的短板问题,该市组织专门力量,对背街小巷、经营性娱乐场所、居民小区文体中心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走访排查,及时梳理登记文明城市测评反馈和市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排查督导背街小巷428条、服务性行业站点93个、经营性娱乐场所286个,登记问题台账127个,并做好督促整改。目前,该市针对台账已立项整治背街小巷222条、老旧社区237个。 注重模范引领,突出“学”字彰显道德力量,打造崇德尚善的人文环境。该市积极挖掘百姓身边的“昌邑好人”,注重用“微感动”的方式,讲好道德故事,打造无处不在的“身边正能量”。如在今年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借助新媒体等平台,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投票评选,将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广泛传播,让市民在参与中明标准、知荣辱、学先进、做好人,活动举办以来共收到网络投票有效选票15.8万张,从线索中选拔出昌邑好人以及好人之星35人。同时,编辑出版“身边的感动”“道德的力量”丛书,免费向市民赠阅5万余册;成立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为主的道德模范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和学校企业开展活动136场,有力扩大了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和含金量。 融入市民生活,落实“行”字激发人人参与,打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近日,由该市志愿者组织“义工联合会”创办的首家非营利性慈善超市暖心开启,其全部收益用于精准扶贫、关爱老人等活动,这一举动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该市注重把文明行为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组织30多个部门单位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各类专业志愿服务队78支,招募志愿者1.4万人,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文明引导志愿服务”等特色志愿活动,通过服务的形式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市营造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同时,创新方式利用媒体强化文明传播,注重开展为凡人善举事迹宣传及公益广告、图片点赞等文明传播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文明创建的责任感和参与度。目前,该市涌现出了“为烈士寻家”“阳光助残”“关爱春蕾女童”“放飞青春”助学活动等一批叫得响的活动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