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灶台上的温暖
故乡的胡同
城市的呼吸
冬游冕崮山
大雪
纸上的蝴蝶
像鱼一样学会忘记
2016年1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游冕崮山



  ◎时会来

  在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朐境内,有一座人们称为最高贵的山,海拔六百余米,在远处仰视其山的顶部,形状恰似帝王之冕,故名冕崮山。
  入冬后不久,约知己驱车而行,沿着弯弯曲曲的的山间柏油路向冕崮山上行驶,车只能行驶在半山腰,站在山路旁,环视周边山野,满坡的庄稼已经收完,只有一些残留的玉米秸秆,站在地里东张西望着。阵阵凉风吹来,身上觉得冷嗖嗖的,但爬山的欲望丝毫没有退减。
  据了解,冕崮的南面、北面、西面峭壁如刀劈,上山不易行走,只有东面的一条山径较易攀爬,于是,我们便选择从东面的山路向上登攀。
  行走了约十分钟,见有两棵笔直挺拔的松树,深深地插在岩石中,经历着岁月的风吹雨打。走到石阶的拐弯处,一座石门呈现在眼前,这个门全由山石垒砌,经过长期的雨打风吹,石头上都长出了形状不一的斑块,形成了黛褐色。山门的两侧,都有长长的围墙,像是早年间抵御外敌入侵之用。穿过石门,拾级而上,一簇一簇的古山榆,长满了山坡和山崖。记得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为了节省钱,就经常上山割山榆和野荆等,背回家后,晒干了当柴禾烧水做饭;特别是上了小学后,一到星期天,小伙伴们常常一起上山割山榆当柴烧;割山榆虽然比较辛苦,但那时无忧无虑,是它伴我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现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和煤气,基本不用上山割柴了,满山上的山榆都长得郁郁葱葱,挺拔粗壮。不远处,在长满山榆的乱石处,有坍塌的石屋遗址七十余处,大都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回想起当年,这里的老百姓不知受了多少罪和累,他们肩挑人抬,用一块块石头建造起来的石屋,随着岁月的流逝,房屋已全部坍塌;据悉,这些石屋是清末民国初期,乡民们为了躲避战乱而建屋于此,现在只存残壁和石墙。这些残壁和石墙,给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遐想空间。
  沿着陡峭的山间小径行走,看着满山遍野的绿树野草,还有一些山荆、黄栌等等,心情格外得灿烂,此时,身上也渐渐地有了些许微汗,走到山崮南侧凸出的一个山头上,上面平整如面,坐在石透上,任凭风儿吹拂,张开嘴巴吸吮清新的空气,直达五脏六腑,顿觉浑身轻松起来。站在山头上,眺望四野,群山绵绵,绿色如黛;向下俯瞰,陡峭如削,古松垂悬,鸟儿飞旋;山下的冕崮前村,掩映在绿树和群山环抱之中,从南向北流淌的弥河,像一条银色的飘带,弯弯曲曲,缠绕在冕崮山的周围,给高贵的冕崮山增添新的“血液”滋润着山的灵魂。
  登上山顶,平坦如砥,散植的柏树数十株,随风吹动,呜呜作响,任凭风吹雨打雪压,从不低头哈腰,露出骨子里的强硬。崮顶平台上,印有四个清晰的马蹄印。相传这个平台曾是穆桂英的秘密练武场,四个蹄印是她的宝马留下的。中间的巨石顶部,上面有一图案极像棋盘,虽经岁月侵蚀,依然十分清晰。站在崮顶,举目四望,群山连绵,沟壑纵横,心旷神怡。
  远眺,冕崮山,面南而坐,头上带着皇冠,周围的山水地形衬托,更显其崮的高贵,吸引着八方的游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