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省市春节拥军优属慰问团走访慰问驻潍部队和优抚对象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2017年春运今日启动
我市组织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大检查
我市开展旅游市场安全检查
激发创新活力 引领跨越发展
中共中央印发《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
2017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2016年全市脱贫攻坚综述
  李明霞/制图



  □本报记者 贺德良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2016年,我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立足“插花式”贫困的实际,坚持把脱贫攻坚与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把解决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精准脱贫与帮助致富、“输血”扶贫与“造血”扶贫结合起来,立足当前抓攻坚,着眼长远抓发展,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脱贫攻坚首战报捷。
  立足“插花式”特征,精确瞄准脱贫攻坚的“靶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从全国的角度看,潍坊地处东部沿海,整体上经济较为发达,并不在贫困地区之列。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潍坊虽非贫困地区,但依然有一定规模的贫困人口。
  潍坊的脱贫攻坚,有潍坊的特点。和全国全省相比,潍坊的贫困是以户为单元、高度分散、“插花式”分布,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贫困,更不同于整村整乡整县的贫困,我市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
  此轮脱贫攻坚的关键在“精准”二字。面对这样的实际,如何开展工作?
  我市首先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精准识别上,从根本上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2016年春节前,抓住外出群众集中返乡这一有利时机,我市首先安排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再识别再认定,进一步摸清了贫困底子,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经过数据清洗之后,2016年全市建档立卡未脱贫贫困户共3.3万户、贫困人口6.7万人。
  针对全市贫困群众实际,我市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切实配好帮扶(关爱)小组推进精准脱贫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对有劳动能力的派上帮扶小组,无劳动能力的派上关爱小组,全市共配备帮扶(关爱)小组1.1万个,实现了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帮扶(关爱)小组与贫困户一起,逐户研究制定“精准脱贫工作方案”,设立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做到脱贫有据、脱贫有策、有档可查,促进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创新思路举措,开对精准脱贫的“方子”
  脱贫攻坚,核心在脱贫。
  我市的脱贫攻坚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多数贫困户是因病残灾致贫,自我发展能力相对较差。剩余贫困户大都是在各种扶贫措施下没能解决的贫困户,脱贫难度大。
  对这些贫困户,按以往的模式,修条路、建个学校,大水漫灌式的扶贫措施已经很难奏效。
  那么,怎么扶、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才能让贫困户尽快走出贫困的窘境,并最终脱贫致富而不重返贫困?
  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我市创新思路,勇闯勇试,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在推进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市应运而生,农民合作社数量、出资总额、成员总数均居全省前列。
  利用这一优势,我市探索实行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总的思路目标是,鼓励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充分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行业部门政策引导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力争让每个贫困户加入一家合作社,把所有贫困户都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促进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共有1380个合作社参与帮扶,帮扶贫困人口1800户、6650人,吸纳3485名贫困人口就业;参与帮扶家庭农场260个,帮扶贫困人口420户、750人;供销社系统参与帮扶的合作社624个。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全部落实了扶贫带动任务。
  织密贫困群众兜底保障体系。
  由于贫困人口多数年老体弱多病、自我发展能力较差,极易因病因灾返贫致贫,要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仅靠增收远远不够,还必须发挥公共政策的托底作用,最大限度地减轻贫困户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和负担,尽可能降低因灾致贫的可能性。
  按照“个性问题单独解决、共性问题统一解决”这个思路,我市积极构建“3+1+1”工作机制。“3”,即制定出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暂行办法》《贫困户学生资助暂行办法》《贫困户危房改造暂行办法》三个办法;两个“1”分别是实施民生综合保险工程和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
  三个暂行办法方面:
  ——基本医疗保障。创新实施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人口因病住院产生的合规住院医疗费用,在经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需由个人承担的,由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全额承担,最高赔付金额为30万元。在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解决贫困群众的来回奔波之苦。截至去年底,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已完成统一招标;实施37种疾病分类救治,已救治7334人。
  ——贫困户学生资助。通过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面资助,让贫困户家庭学生无负担、平等、有质量地接受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阶段的教育。目前,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和免除了幼儿园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生活费补助、义务教育书费、普通高中学费、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等,共资助贫困学生7295人次,资助金额722.4万元。为全市213名贫困户大学生申请泛海行动助学金106.5万元,雨露计划补助970名贫困户学生291万元。
  ——贫困户危房改造。坚持先急后缓的原则,在不增加贫困户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两年内完成296户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16年计划改造209户,按照能改尽改要求,实际竣工242户。
  民生综合保险方面:
  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在防灾减损中的积极作用,为有效解决“因灾致贫返贫”问题提供坚实保障。我市民生综合保险包含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家庭财产险两个险种,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标准为每人每年2元,家庭财产险保费标准为每户每年2元,居民人身伤亡最高赔付12万元,家庭住房损失最高赔付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对象每户保险金额在普通群众基础上上浮30%。全市保费2413.82万元,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承担。我市民生综合保险具有“低投入、广覆盖、高保障”的特点,特别是为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含已脱贫和未脱贫)稳定脱贫提供了强力保障,有效解决了群众“因灾致贫”问题。
  “两线合一”方面:
  综合考量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低保补助率、城乡低保比等,严格落实农村低保标准达到省定扶贫线3402元以上和全市民生保障指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要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中心城区和诸城、寿光,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800元,其他县市提高到不低于3700元,全部高于省定扶贫线。新标准执行后,全市农村低保实际平均标准为3773.3元。
  除此之外,我市还扎实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016年,全市337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的34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农业扶贫帮扶涉及1456个村、贫困人口17568户、33113人;发动参与扶贫龙头企业210家,帮扶贫困户1100户、帮扶贫困人口2100人,吸纳就业850人。 
    坚持“转、培”并重,开展就业创业扶贫,累计实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转移就业4006人,带动9272人实现脱贫。
  在发展环境和资源要素支撑方面,我市结合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眼均衡、突出重点,全方位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五通十有”为主要内容,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小康动能持续增强。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发挥金融扶贫助推作用,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全市共累计开展专项督查和综合督查次数297次,各级财政性扶贫资金共计3.97亿元,攻坚支撑体系更加健全。
  增收入,减支出,强保障。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进程中,我市广开思路,亮招频出,抓住了脱贫攻坚的关键;多措并举,迈实了脱贫攻坚的步子。
  凝聚各方力量,打一场脱贫攻坚的“人民战”
  脱贫攻坚,是一项关乎贫困人口生存现状的民生综合工程,单靠一部门一己之力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鉴于此,我市各级形成共识:脱贫攻坚取得最终胜利,必须打一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人民战”。
  驻村扶贫。市县两级共有530名第一书记奔波在驻村帮扶一线,其中市直99名、县直431名,实现了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和88个软弱涣散村全覆盖。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及实物折款3.5亿元,落实帮扶项目5057个,新建修缮村级办公场所408个,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756万元,市派第一书记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
  开展企业结对帮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光彩扶贫行动三年计划,项目到位资金1.5亿元,120多家企业结对帮扶12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帮扶贫困人数12721人,捐款捐物价值1358.4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715个。各有关县市区积极组织企业结对帮扶,全市共有517个企业参与扶贫工作,帮扶600个村、带动贫困户4070户,帮扶资金2496.5万元。大力开展“百企(岗)联百村(户)”活动,178家企业(岗)与140个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90家企业(岗)与23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
  实施社会组织扶贫。全市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动员会议,印发了《潍坊市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投身扶贫脱贫。谋划社会组织扶贫项目36个,实施了鸢都义工“黄谷生机”、春雨义工“授渔工程”、潍坊女人帮义工“果农帮扶计划”、金阳公益中心“乡村公益游”等11个扶贫公益项目。
  开展系列社会扶贫活动。工青妇残等群团组织牵头,协调社会各界为扶贫脱贫贡献力量。开展“巾帼电商·居家就业”,各类企业到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设立“大姐工坊”等200多家,吸纳带动1100多名贫困妇女就业,建成“巾帼扶贫爱心超市”16处,惠及320户。“助残致富奔小康”帮扶65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开展了“暖家”扶贫、困难农民工就业“三送”服务、“金秋助学”、青年文明号结对帮扶、青联委员服务千家脱贫等活动。
  建立完善“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制定《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摸排出863名留守儿童、1042名留守妇女、4154名留守老年人进行重点扶持。开展牵手关爱、红领巾圆梦、微心愿认领等“三留守”人员帮扶活动,为20万名农村妇女进行了“两癌”检查,救助贫困患病妇女475名。加强特殊群体学生关爱工作,为51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336名孤儿每人配备一名教师妈妈(或爸爸)。
  驻潍部队帮扶。驻潍某部与3所学校和120余户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参加贫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捐赠图书和学习、体育用品600多件,组建3支“义诊服务队”,深入驻地村落、社区义诊送药,绿化1000余亩荒山、荒地,完善驻地附近连村路和生产路3公里。
  全民行动,共同参与。
  在这个轰轰烈烈的过程中,我市还统筹双方所能所需,积极开展与聊城市的扶贫协作,在两市之间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人才交流、县与县协作等方面开展广泛协作,有力推动了全市的脱贫攻坚工作。
  “在扶贫的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在全市共同努力下,2016年,我市脱贫攻坚取得骄人成绩:全市完成脱贫人数5.5万人,超额完成4.5万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度脱贫任务;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退出241个,省级任务完成率241%。潍城、坊子、寒亭、经济区、青州、寿光、高密、诸城8地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我市脱贫攻坚必定取得最终胜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