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农业结构新调整:产品产业生产方式全面优化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习近平同斯里兰卡总统互致贺电庆祝建交60周年
国办印发意见部署加强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
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件件有着落
中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美元
欧洲央行行长反驳美方“汇率操纵论”
美国逾百家企业联名反对入境限制令
法国总统候选人就“空饷门”事件道歉
今年我国将推动“三区三园一体”建设
我国将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
图片
2017年02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新办发布会: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据新华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胡璐 王立彬)2016年国家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新机制,目前这项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效应逐步显现。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头戏,而玉米收储制度的改革,是其中的一场硬仗。这项改革激活了市场,推动了多元购销主体入市。对比之前东北地区玉米库存积压,受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影响,2016年新玉米上市后“北粮南运”非常活跃。随着价格开始随行就市,玉米市场上下游价格关系逐步理顺,玉米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明显。
  数据表明,这一改革也开始提升国内玉米竞争力。自2013年7月开始,国内外玉米价格开始“倒挂”,到2015年5月、6月,国内外玉米每吨差价高达1000元,导致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量增加。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后,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渐持平。到2017年1月,国内玉米价格已经低于国外进口到岸完税价每吨50元,进口玉米价格优势不再显现。
  韩俊表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开始实现。前几年由于玉米种植比较效益较高,大量农民弃大豆改种玉米。玉米价格回归市场后,虽然生产者补贴制度保障了农民种植玉米的基本收益,但种植玉米的比较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调整,推动了农业结构优化。2016年全国籽粒玉米调减3000万亩,农民开始种植一些其他作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