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吴晓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市经信委立即召开委党委扩大会议和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会议精神,研究推进落实措施。 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围绕打造产业强市,加快动力机械、石化盐化、汽车制造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瞄准全球先进,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扩大产业优势。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规模,加速建设国家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材料产业基地。到2021年,全市工业形成10个千亿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 狠抓企业技术改造,促进工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市经信委制定年度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17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1000项,计划总投资4000亿元,重点推动8AT、虚拟现实、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行业项目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建设全省VR基地、全国重要的互联网汽车生产基地、国际知名的自动变速器研发制造基地,争创“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着力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完善企业创新载体,2017年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40家以上,重点打造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创新中心、智能农机创新中心、声电及VR虚拟现实创新中心等十大创新中心。大力推动质量品牌创新,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 以融合发展为方向,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以智能制造为方向,2017年我市重点抓好2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建设,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实现多层次全领域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格局,争创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市。抢抓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机遇,建设国家产融融合发展示范市。 深入推进节能降耗,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全市深入实施绿色发展十大工程,2017年全面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进工业余热余压利用、工业余热暖民工程和“互联网+工业节能”平台建设,扎实落实散煤清洁化治理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 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化解过剩产能,按时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目标,钢铁、水泥、炼油等六个过剩产能行业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继续推动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2017年完成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800家左右。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生态化工聚集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