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名市”目标进一步提升潍坊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
——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俐君 |
|
□本报记者 潘来奎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三四七”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描绘了我市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日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俐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名市”这一目标,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文化惠民成效;着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潍坊文化软实力;着力培育扩大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文化改革发展活力;着力扩大文化开放,加快潍坊文化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提高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孙俐君对具体措施进行了阐释: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市博物馆新馆、市美术馆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扎实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升工程,打造一批规范化站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深化公共文化场馆总分馆制建设,市图书馆继续推进分馆建设,开展自助阅读服务,市文化馆增加基层辅导点数量,扩大覆盖范围。进一步深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扩大开放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成文化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试点和基层公共数字化文化服务新形态试点。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1000个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数字化升级,创新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应急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开展书香潍水、全民阅读月等阅读活动。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加快省定贫困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电影放映条件,推进贫困村固定点放映基础设施建设。 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推进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潍水记忆”工程,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组织举办第二届潍坊传统工艺设计大赛,推动传统工艺创新发展。大力推进非遗进校园,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试点。贯彻落实好《潍坊市文物保护条例》,编制《潍坊市“十三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和扩大文化消费,大力发展艺术培训、演艺、文创产品开发等文化消费产业。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范围,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实体、捐赠和赞助以及公共文化社会化运营等方式参与文化产品供给和消费服务。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应用、转化,开发数字、手机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全力创建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大力开展文化招商,在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影视动漫、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文化大项目、总部经济项目和国家级、省级产业领军人才。 完善文化保障机制。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定文化自信,把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突出优势文化资源,策划包装特色文化项目,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和全市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举措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立走出去、请进来、全领域、常态化的人才队伍培训机制。认真组织好党员队伍、“百千万”公共文化人才等系列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文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