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寿光市公开承诺“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争当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兵。围绕刘曙光书记对寿光提出的争当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标兵、争当上档进位的标兵、争当引领全市发展的标兵、争当作风建设的标兵“四个标兵”的新要求,深入开展“寻标对标提标”活动,省外学习江阴、慈溪,省内赶超即墨,力争年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4亿元。 2、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城市。以“四新四化”为方向,突出抓好国家级石化基地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加快建设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基地、侯镇高分子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全力推进京沪高铁2号线、潍坊新机场、新南环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样板。 3、全面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以入选省级中等城市试点为契机,全力抓好特色聚集区建设,培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经济强镇,争取将羊口率先建成省级新生小城市,台头、上口创建成为省级特色小镇,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 4、培强做大百亿级优势产业。全力抓好总投资540亿元的46个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做大生物医药、石油装备等“八个百亿级产业”,力争年内过百亿产业增加到4个以上,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50亿元;加快推进工业“两改”,确保年内完成企业规范改制122家,新增上市挂牌企业55家,直接融资200亿元以上。 5、建设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持续推进大棚“两改”,培强做大种苗产业,力争年内新增“两改”面积3万亩以上,自主研发新品种达到50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5亿株,建成全国设施农业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标准输出中心,全力争创国家级农高区。 6、以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城市。全面抓好11大类、49项重点改革创新事项,积极推进增配电改革试点,完成金投、农发、林场、盐业等集团的改制组建,组建PPP运营中心,深入实施审批流程再造,力争年内审批效率提高30%以上。 7、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双百计划、桑梓人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力争年内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8人以上,合作院士3人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60家以上,潍坊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30家以上。 8、全面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开展基层基础“七大行动”,实行党务、村务、财务全面公开、彻底公开,全面排查整治薄弱村,力争在潍坊率先基本消灭软弱涣散村、经济空壳村;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9、全力办好重点民生实事。突出抓好教育优化、医疗惠民、幸福养老等15项民生实事,将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60元,加快推进6个社会化养老项目建设,确保市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以上。 10、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制定全市生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力争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9天以上。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固本强基年”活动,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确保年内“智慧安监”平台覆盖率达到100%,规模以上企业及高危行业全部达到安全标准化要求。在潍坊率先实现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覆盖,确保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5%以上。
奎文区东关街道工福街社区公开承诺“为民服务、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创新“四社联动、五位一体”治理模式。设立3个社会工作“三实”基地,培养5名以上社工督导,专业培训街居及社会组织骨干300人次以上。上半年开展1次公益创投大赛,新孵化培育2家以上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一家亲”调解队、“工福晴雨”服务队等社区社会组织。打造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品牌,完善社会组织孵化器、“融入新家园”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项目,力争入选省级大赛并获奖。 2、提升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社区各项工作和为民服务的规章制度、方法流程、评估机制、考核标准,力争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宣传贯彻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现场会及高级论坛提供现场。 3、创新社区志愿服务精准化、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梳理群众需求,策划开展至少4个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培育至少6支志愿服务队伍,每月开展至少4次志愿服务活动,争创“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4、健全“由民做主”工作机制。深化“工福晴雨”由民做主治理模式,今年重点解决游麟小区和缝纫机零件小区道路破损、传达室坍塌、车棚破损等问题,切实办好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 5、丰富居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1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幸福广场”,每月开展至少2次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育至少4支群众文体队伍,增强居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扩大网格服务覆盖面。新建第五网格党支部工作站,同时设立网格社工站、网格志愿服务站,发挥网格党支部引领作用,收集梳理网格内居民需求,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开展至少3个社区网格为民服务项目。 7、推进“法治社区”建设和信访积案化解。创新开展“幸福生活、远离犯罪”社区普法项目,建立“法律咨询进社区”和“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引导居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通过“四社联动”,整合社会资源,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提供关爱帮扶,争取化解矛盾信访积案2起,争创全省法治示范社区。 8、探索“五老+两社”四点半学校运行模式。将“五老”志愿者的政治经验、理论优势和社工的专业优势、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推出“幸福学堂”“绿动空间”等6个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社区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争创全省一流“四点半学校”。 9、开展统战“双进双向”服务活动。发挥社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室的平台优势,每月组织开展至少1次精准扶贫、法律咨询、社区义诊等各类服务活动,力争成为全省统战工作标杆社区。 10、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社区。建设过硬社区“两委”班子,组织社区干部至少2人参加学历教育,至少2人考取社工师资格。把每月5日、20日设为“党员回家日”,严格党员管理。完善社区“大党委”、网格“大支部”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突出做好社会组织党建,选树2个典型,争创“全市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 潍坊市中医院公开承诺“为民服务、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提升发展层级。以建设全国重点中医院为目标,对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3所国内顶尖中医院,发挥3家医院人才、技术优势,建成国内一流诊疗平台。 2、服务健康潍坊建设。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机制,与中心城区60个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签订转诊协议;发挥“龙头”作用,组建潍坊市中医医疗联盟,打造全市中医“航母”,全力提升潍坊中医品牌。 3、提升医疗质量。推行多学科联合诊疗,打造“10分钟绿色抢救圈”,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5%以上;深入推进护理“品管圈”管理,创新开展“一病一品”和快速康复护理病房,让患者享受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 4、改善医疗服务。安装智能立体停车系统,停车位达到600个以上,缓解“停车难”;拓宽门诊“一站式服务”功能,服务项目达到10项以上;推进互联网+医疗行动,实行微信导诊和短信引导服务,实现办理出、入院和缴费手续“零跑腿”;为住院患者提供点餐配送服务,最大程度方便病人;实施“阳光救助”,对全市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实施医疗费用减免,让特困患者“看得起病”。 5、促进医患和谐。建立各类“医患俱乐部”,搭建医患沟通“连心桥”,临床科室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立随访中心,搭建医生+护理+随访中心“三级随访平台”,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患者随访率达到90%以上。 6、发挥中医药特色。突出“简便验廉”优势,加快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与山东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潍坊市制剂研发加工中心,提高中药制剂数量和应用率;做大做强“治未病中心”,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研制中药香囊、药枕、精品膏方等保健养生产品,满足广大群众中医药保健服务需求。 7、维护安全稳定。加强医院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梳理排查风险点,制定管理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对患者投诉,实行首诉(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反馈公示制和考核问责制“四制”管理,按时办结率达到100%。 8、推动医院发展。围绕提升市区、打造“健康城”,加快推进东院区一期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门诊楼、办公楼主体封顶,病房楼完成6层。加大“三招三引”力度,与上海梅沃脊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潍坊市首家“梅沃脊柱潍坊中心”;聘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大人民医院等7名国内外一流知名专家为“特聘专家”,引领医院快速发展。 潍坊一中公开承诺 “立德树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达到省内领先学校水平。对标学校是北京十一学校,赶超目标是省内一流中学。到2017年底,新高考综合改革下的学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健全完善、运行良好。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7年学校高考升学率力争实现100%,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人数增长10%,高中学业水平及格率达到98%以上。 3、保障教职工切身利益。对筹备第九届一次教代会期间教职工提出的涉及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合理配置、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学校和谐关系、学生公寓管理、教师午晚休问题等105件意见建议一一回复落实,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尽全力帮助解决。 4、推进资源配置与智慧校园建设,打造师生学习工作新环境。2017年7月初,完成学校“智慧校园”一期项目建设,满足师生对“互联网+教育”的需求;2017年7月底前,完成一期学科教室和艺术、技术、实践以及特需学科教室建设,把资源配置到离教师和学生最近的地方,满足教师教学所需和学生个性发展选择的需要。 5、着力改善校园人际关系。建设民主、平等、包容、关爱的校园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让学生愉悦学习、教职工愉快工作、家长对学校满意,在相互尊重、对话协商中解决矛盾和问题,各类矛盾排查率达到100%,化解率达到98%以上。 6、进一步提升教育满意度。努力解决好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问题,将教育满意度提高到95%以上。 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公开承诺 “为民服务、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健全服务体系,强化党建引领。在市级层面成立市义工联合会党委,镇街区成立义工分会党支部,城市社区、农村社区成立义工服务中心,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村成立义工服务站,构建形成以市义工联合会为主体,镇街区义工分会为基础,社区义工服务中心为纽带,机关企事业单位、村义工服务站为支撑的“四位一体”服务架构,配套成立团委、妇工委、工会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统筹推进党群义工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争创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壮大义工团队,夯实服务基础。完善义工招募方式,在尊重个人意愿、鼓励自主申请的前提下,定期发布义工服务需求信息,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企业负责人等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参与义工服务,实现年内新增会员700名以上。实行定向参与机制,根据义工专业特长、群众需求等对义工队伍进行科学分类,组建扶贫帮困、爱心捐赠、文体娱乐、环境卫生、卫生保健等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队,有针对性地组织义工定向参与。 3、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统一注册登记、统一服务理念、统一服务标识、统一行为规范的“四统一”管理制度,规范日常工作运行。落实“双优双培”激励制度,积极把优秀的党员义工培养成义工骨干、把优秀的义工骨干培养成义工组织负责人。完善定期培训、星级认定、服务嘉许、服务惠馈等系列制度,不断提升义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和服务积极性。 4、巩固常态项目,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发挥义工联合会与各部门单位的合作优势,按照“大型活动每月一次,常规活动每周一次,时效活动不定期开展”的活动理念要求,持续巩固助老、助学、助困、助残、环保等常态化服务项目,年内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不少于800次。深化义工示范品牌创建,重点打造烈士寻家、微爱计划、爱心黄手环、春蕾助学、潍电义工等特色品牌,努力争创全国优秀公益组织。 5、做好结合文章,拓宽服务内容。把义工服务与善德教育相结合,联合市委组织部打造党员干部善德教育基地,推动形成“从善有德”的良好社会氛围;把义工服务与党史党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对全市404名建国前老党员进行走访,编写《听革命前辈讲那过去的事情》,做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中小学党史、爱国教育教材;把义工服务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积极承接精准扶贫等公益项目,助力全市提前完成脱贫任务。 6、加大宣传推介,树立社会正能量。积极做好义工典型的宣传推介,支持鼓励义工参与优秀义工、优秀志愿者、最美党员、中国好人、道德模范、爱心家庭等评选活动,激发义工队伍内在动力,全面展现新时期义工队伍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义工、崇尚义工、争当义工的热潮,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公益助力支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