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打造食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样板” |
——中国食品谷发展纪实 |
|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万庆伟 曹光明 潍坊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发祥地,全国唯一的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也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基地、营销集散地和出口基地。早在北魏时期,中华第一农书《齐民要术》就诞生在潍坊,是“农圣”贾思勰在总结当时潍坊周边区域农业经验基础上完成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发展,潍坊先后创造了冬暖式大棚,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等影响全国的经验和发展模式。 进入新时期,面对国际食品产业格局的转变,传统的农业、食品产业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打造引领农业、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平台,继续保持潍坊食品产业、现代农业在全国的领跑地位,成为潍坊市委、市政府要面对和思考解决的问题。2012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规划建设了“中国食品谷”。包括潍坊市全域范围,呈“一核、五区、多点”分布。“一核”,即在寒亭区规划建设45平方公里的中国食品谷核心区;“五区”为五个示范区域,即寿光蔬菜种子谷,安丘出口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峡山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诸城、昌乐肉食生产加工基地,港口经济区食品产业园等配套功能区;“多点”,即全市若干现代农业、食品加工、物流产业园区和企业。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一三四七”的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提出要着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的规划布局。中国食品谷以“产业强市”为己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以品牌运营为着力点,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中韩、中澳自贸区等开放战略,致力于探索食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办法,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高端定位 统筹推进 雄厚的农业和食品产业基础是中国食品谷诞生的重要支撑。我市有500多种农副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到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禽肉、蔬菜出口均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形成产、供、销一体的完善产业链条。目前,全市“三品”基地已发展到550万亩,1371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昌乐西瓜、寿光桂河芹菜等28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19个农产品及其制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86个农产品及其制品分别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领先省内其他地市。 潍坊食品(农业)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决定了中国食品谷的规划设计必须高端定位,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为此,中国食品谷创新提出“规划控制、要素支撑、品牌引领、区域统筹”的发展理念。 坚持规划先行,在市规划、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中国食品谷(国际食品城)总体规划、食品谷“十三五”发展规划、冷链物流平台规划等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完善中国食品谷发展的规划体系。目前,中国食品谷(国际食品城)总体规划正在进行完善提升,食品谷“十三五”发展规划、冷链物流平台规划已编制完成。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接食品产业高端要素,打造农业及食品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品牌展示暨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食品产业大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总部基地,着力推进高端要素资源聚集。 从全市角度来看,中国食品谷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工程,为此,我市在顶层设计上给予了最优的发展待遇和多项创新尝试。设立潍坊食品谷协调推进办公室,协调全市相关行政资源,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为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食品谷办公室探索建立了“三会三表一快报”“十天一调度”工作机制,成立食品谷总部基地建设指挥部和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去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食品谷重点工作推进会议、联席会议等各类会议70余次,编制食品谷快报43期,协调解决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扶持东亚畜牧交易所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加大财税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推进贸易便利化、支持产业发展、培育做大交易规模、加强监管工作六个方面支持交易所做大做强。另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原则,组建了食品谷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食品谷”项目资源整合主体和资本运营主体,使得食品谷在开发建设、产业投资、品牌运营等方面更加灵活;打造“中国食品谷”区域公共品牌,组建中国食品谷现代农业生产联盟、中国食品谷品牌食品企业联盟,整合全市乃至全国食品、农业产业优势资源,提升产业创新内生力。 资源聚集 融和发展 通过充分发挥“洼地”效应,促进食品产业高端人才、高端科技、高端设备、知名品牌企业和检测认证机构等资源入驻,中国食品谷取得了1+1>2的成绩。“整合优势资源建设食品谷,不是建一个升级版的农贸市场,而是搭建一个高端要素聚集平台,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建设中国的食品硅谷,打造产业升级的引擎。”潍坊食品谷协调推进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从创建初始,中国食品谷就全力对接食品产业高端要素,着力打造农业及食品产业创新(研发)中心、品牌展示暨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检验检测认证中心、食品产业大数据中心和食品产业总部基地,推进高端要素资源聚集。目前,食品谷总部基地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食品药品、农业、海渔、畜牧、粮食等5个市级检验检测中心已搬迁入驻;二期工程主体已全部封顶。同时,推出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入驻食品谷核心区的企业(机构)在享受市级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在房屋租购、食品检测等方面给予更加优厚的扶持。 作为中国食品谷的核心组成部分,食品谷总部基地犹如一块强有力的吸铁石,吸引世界500强和食品产业龙头企业总部纷纷前来考察合作。食品谷办公室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杭州、乌鲁木齐等地开展专题招商考察活动,与益海嘉里集团、北大荒集团、雀巢奶牛培训中心等知名企业建立了联系。目前,食品谷总部基地已入驻13家单位、有2家企业(机构)近期即将入驻。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国际农业高科技智能孵化培训中心、中国食品谷展示交易中心、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谷公交枢纽、瀛馨园等7个项目已启动建设。另外,食品谷总部基地水电气暖等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完成相关绿化、亮化工程,提升了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借力良好的区位、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中国食品谷逐步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这些无疑为我市食品产业的集群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中国食品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成功获批第一批省级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试点,成为全省5个省级区域创新中心之一;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实施纲要;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这标志着该项目已经纳入到全省乃至全国产业发展布局中。 搭建平台 创新模式 中国食品谷产业发展注重打造全链条闭环模式,向上大力发展创新研发,向下深入推进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配送、销售,提高食品产业附加值。因此,这个“谷”里聚集的不仅仅是食品,而是整个产业链条,更是一个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和孵化器,吸引和孕育着新业态和新模式。 ——东亚畜牧交易所2016年12月28日正式上线启动,上线启动当天成交24笔、交易额突破2000万元。同时,推进中国食品谷公用型保税仓库建设,建成了总面积6000平方米、存储能力7500吨的保税仓库。 ——中美食品与农业创新中心扎实推进,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的12位专家完成了潍坊市食品与农业产业诊断,《潍坊食品与农业白皮书》已形成初稿,正在修订完善。 ——中荷农业食品创新培训中心加快建设,目前市政府已与荷兰方面签订了中荷农业食品创新培训中心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建设的国际分子育种中心和现代农业研究院已通过省政府审批,加快推进。 ——成功举办2016国际食品峰会,共收集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国内外食品重点高校326项新技术成果,首选266项编印成册,进行了公开发布,有13家企业与新技术成果研发单位进行了对接。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世界食品中心、悉尼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与中国食品谷共同签署了《2016国际食品峰会倡议书》,国内50多家新闻媒体向全球进行实时宣传报道,中国食品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7年是中国食品谷完善功能、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食品谷将按照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和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以“聚集高端要素、打造一流平台、推进国际合作、引领转型发展”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一二三四三”思路举措:即推进一批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57.02亿元;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国家级创新研发孵化“两大平台”,促进相关要素聚集,着力发展平台经济;实施中国食品谷品牌工程、总部基地功能提升工程和“三招三引”三大工程,实现食品谷整体水平上档升级;抓好体制机制支撑、政策支撑、规划支撑和资金支撑“四项支撑”;强化组织领导、发展环境、考核激励“三项措施”,着力提升核心区产业承载能力,推进食品谷总部基地全面运营,加快项目、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聚集,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响“中国食品谷”品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