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提标对标、争创一流。对标青岛、深圳、佛山等先进地区,推动职能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等工作保持全省一流、全国领先。 2、持续深化降成本“711”专项行动。落实降成本政策措施,发挥企业自身能动性,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对降成本成效进行考核评估,企业满意度达到85%以上,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3、加大放权力度,实施精准协同放权。坚持基层需求导向,变政府“端菜”为基层“点菜”,增强放权的精准度。加强放权协同配套,推进关联、相近类别审批事项“整链条”取消或下放。年底前,采取委托、代办等方式,把适合由基层办理的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权力事项交由基层办理。 4、创新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年底前,在投资建设领域创新实行“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联合验收”审批模式,简化、整合审批环节和手续。推行“一窗式”受理行政审批改革,实现审批材料一次性提交、办事群众最多跑一趟。清理规范各类年检、政府指定培训,6月底前公布市县两级拟保留的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目录。 5、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6月底前,编制完成市级37个部门(单位)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对“一单两库”实行动态调整,创新抽查工作机制,分类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确保年底前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和其他行政执法事项实现随机抽查全覆盖。 6、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推进执法队伍整合、执法重心下移,市级重点推进部门领域内综合执法,县级重点推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市级保留15支行政执法队伍,县级行政执法队伍不超过8支,构建起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 7、在全省率先完成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改革。明确全市101家公益三类事业单位改革路径,制定改革方案,扩大公益三类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与市场机制相衔接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内部创新活力,确保公益三类事业单位做强做大,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8、建立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新机制。全面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建立由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组成的新组织架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相互协调制约的管理运行新机制。在全市公立医院、科研院所、中小学校和文化场馆等机构全面落实法人自主权,年内组建完成50家事业单位理事会,确保走在全省前列。 9、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扎实推进中编办云平台和省编办共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试点,构建以云平台、四部门管理平台等“五大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架构体系,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等业务提速30%以上。 潍坊市残联“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确立比学目标,工作创争一流。省内对标赶超青岛市残联,国内对标学习杭州市残联。在残疾儿童康复、器具适配、残疾人教育、文化艺术、残疾人技能培训等方面赶超标杆。 2、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对全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实施康复服务。其中免费对脑瘫、聋儿、智力、孤独症残疾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对成年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和辅助器具适配及服务。2017年底,全市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比例达到72%。 3、实现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为潍坊市辖区符合条件的28000名残疾人(不含一级重度残疾人)免费办理乘坐市内公共汽(电)车标识及免费办理不高于12元乘车意外伤害团体险。 4、推进扶残助学工程。为中心城区所有持证的康复训练残疾儿童、在校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学生发放300—5000元的助学补助金,实现扶残助学政策全覆盖。 5、实施“助残致富奔小康”项目。按照每人2000元的扶持标准,帮扶市直部门选派第一书记帮包村中的500名有劳动能力和创业愿望贫困残疾人家庭从事种养殖、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残疾人从事的小型自主创业项目,尽快实现脱贫。 6、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工程。年度内扶持奖励5个市级优秀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基地、5名残疾人自主创业标兵和5名残疾人致富能手,安置和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扶持100名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7、为中心城区残疾人免费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为中心城区所有持证残疾人购买每人18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保障残疾人出行和日常生活安全,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提高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 8、承办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6月上旬,由潍坊市残联承办全省残疾人艺术汇演,在全省18支代表队中,力争我市代表队比赛总分第一名,并将本届汇演办成水平最高的全省残疾人文化盛宴。 9、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举办潍坊市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设置五大类19个竞赛项目,充分展示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和自强不息精神风貌,鼓励残疾人积极学习职业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10、举办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9月下旬,举办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共设九个大项比赛,组织十二个县市区约2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确保本次比赛圆满成功并无发生安全事故。 市科学发展研究院“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争创一流地方党政智库。省内对标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省外对标宁波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奋力比学赶超,争创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地方党政智库。 2.开展潍坊打造“四个城市”研究。开展潍坊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和“品质城市”研究,找准潍坊定位、确定指标体系,为我市打造“四个城市”提出建设性政策建议,形成四个课题研究报告。 3.完成潍坊新旧动能转换研究综合报告。在10个领域开展专题调研,科学研判新旧动能转换对潍坊的现实意义,搞清我市在相关领域的现有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以及与国家、省层面的对接点,提出目标、思路、措施建议,5月底前形成调研总报告;6月底前形成潍坊加快推进“四化”研究专项报告。 4.持续深化国内外比较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国内与烟台比较,通过潍坊与烟台总体情况、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城镇化等方面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潍坊赶超发展的思考建议,6月底形成潍坊与烟台比较研究报告。国外与以色列等世界强小国比较,总结强小国发展经验及对潍坊发展的启示,10月底形成世界强小国发展经验研究报告。 5.搭建党政智库研究平台。重点围绕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城市建设、农业农村、社会治理等领域,集中在《决策参考》刊发研究院研究成果、国内外智库研究成果和外地前沿工作动态。年内编印《决策参考》10期以上。 6.实施“招才引智”工程。瞄准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具备经济、管理等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年内引进专业化、复合型、高素质博士研究人员和聘请兼职研究人员3-5人。打造一支“精于专业、善于创新、务实管用”的博士硕士团队。 7.创新协同研究机制。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智库沟通联系,建立工作互联、信息互通、成果共享、数据共用的交流机制,与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方党政智库的合作联系,完善课题研究、实习调研、人员交流培训等机制,年内至少与4家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 8.实施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落实党组书记管党治党责任,切实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科学发展研究院过硬党支部。 寿光市圣城街道“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一流、进位争先。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为目标,省内对标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国内对标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确保年内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7亿元,争创潍坊市第一街道。 2、发展城市经济,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以万达广场、车配龙汽车广场、晨鸣国际物流园为重点,以大板块带动大服务,以大服务聚集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3、抓好城中村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实行改造政策、拆迁标准、工作流程、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五统一”,积极稳妥推进涉及李家、刘旺、大仓、后朴等村3774户、1.4万人的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计划棚改7774套、融资35亿元,为城市发展释放空间。 4、抓好创新创业,激发城市发展活力。集中优势资源,抓好极地海洋世界、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集中打造集文化、休闲、医疗、教育、创业等于一体的“城市经济创新引领区”。 5、抓好特色小镇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圣城街以北、弥河以西、金海路以东,围绕太阳城养老中心、历史文化中心,抓好卡诺岛等高端小区和幼儿园建设,打造融“秀丽弥水、人文景观、生态旅游、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梦栖弥水小镇”。 6、抓好社会事业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开工建设潍坊科技学院五专部、山东农业大学寿光蔬菜学院等14个社会事业项目,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7、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采取“企业结对+街道补助+村民自筹”的方式,组织16家企业与村庄“一对一”帮扶,街道配套投入2600万元,年内完成硬化道路27万平方米,做到村村有行动,村村有亮点。 8、抓好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建立安全生产“两体系一平台”,提升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城市违建专项治理行动,彻底消灭遗留多年的12项拆迁尾巴。深入开展小区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改车库“四清”行动,提高业主满意度。 9、抓好干部作风建设,打造钢班子、铁队伍。大力弘扬“四种精神”和“三敢两不怕”精神,建立治庸治懒治乱、激励干部奋发有为、干部执行力提升、党员创先争优、依法作为廉洁履职“五项机制”,确保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10、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打造引领发展过硬支部。坚持问题导向,对7个软弱涣散村、7个集体经济薄弱村、6个有信访积案的村,实行一村一策,对症施治,年内消灭经济空壳村。培育向阳、学院、现代3个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点,打造党建工作新亮点。坚持超前谋划,圆满完成2017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市民政局 “为民服务、争创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一流、进位争先。省内对标滨州市民政局,国内对标杭州市民政局,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国防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全面赶超标杆,确保继续在全省民政业务考核中位列“优秀”等次。 2、打造养老产业发展高地。以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动力,年内新增养老床位6600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到37张。启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年内城市社区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率达到80%。 3、在全省率先构筑综合性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完善民生综合保险工程,确保发挥最佳效益。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5个、“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0个,争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地区。 4、社区治理服务再上新台阶。出台《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擦亮潍坊“四社联动”品牌。年内改造提升社区服务设施100处,新发展社区社会组织300个以上,培训社区工作人员4500人次以上。 5、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出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达到省定扶贫线以上,城乡低保标准比率缩小到1.6:1。全面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年内实现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全覆盖。 6、启动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确保各类抚恤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按时完成军队退役人员接收安置任务,继续实施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八·一”前完成2017年度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发放工作。 7、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社会捐赠总额达到2016年GDP的0.05%;85%以上的村、居成立慈善工作站;40%的镇街建有1家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慈善组织;县市区全部建立信息公开平台。 8、全面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年内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年内出台《潍坊市开展生态安葬服务实施办法》,免费开展海葬和生态安葬服务活动。 9、社会组织管理创出新局面。对四类社会组织依法直接登记。增强市社会组织培育中心服务功能,打造全省样板。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业机关全面脱钩。支持50个以上社会组织扶贫项目,年内结项并验收合格30个以上。 10、全面提升基层本质安全能力。从严执行安全生产自查自纠、日常监管、挂牌督办等制度。抓好城乡低保、村委会换届选举等传统领域的信访工作。对因灾、因病或其他突发事件出现临时性困难的群众,及时发现、主动救助。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 1、对标一流、创先争优。省内对标临沂市发展旅游业创新之路,国内对标浙江省湖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2、争创首批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推进青州市、临朐县开展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抓好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环境秩序建设,构建多层次、特色化、中高端旅游产品体系,满足多样化旅游市场需求。 3、争取100个重点项目进入国家项目库。深度挖掘、梳理重点项目,年内争取100个重点旅游项目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项目库,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 4、率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标杆。谋划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乡村度假类产品,在全省市级层面率先培育打造16—20个乡村旅游标杆示范项目,引领全市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增效,规模化发展。 5、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规划建设2—3处“吃、住、行、游、购、娱”以及康体养生、休闲度假等旅游要素完善、功能齐全、产业链条延伸、配套设施标准规范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高端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6、高标准设置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对照国家标准,对高速公路出入口、国道、省道以及通往主要景区和重点乡村旅游点的旅游交通标识牌进行整改完善,构建标准规范、系统连贯、全覆盖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体系。 7、率先启动并开展全省“千万市民游乡村”活动。将“百万人游潍坊”活动打造成全省“千万人游乡村”活动的标杆。全年完成游客量100万人次。 8、培育全省首家乡村旅游电商暨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将八喜旅游网打造成全省规模最大、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和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OTA企业。 9、打造智慧旅游城市。年内启动智慧旅游城市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实时掌控全市19家4A级以上重点景区视频监控信息;初步建成我市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展客源地分析;出台潍坊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旅行社建设规范,指导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 10、高效处理旅游投诉。完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旅游投诉处理流程,编制旅游投诉处理服务清单,推广使用旅游投诉案件办理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全市旅游投诉处理规范化水平,旅游投诉结案率达到95%以上。 11、打造文明服务窗口。以“公开公正、便民优质、廉洁高效”为目标,打造“文明、热情、快速、便捷”的服务窗口。全年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咨询事项按时答复率100%,行政审批服务零投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