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施策 精准发力 对症下药 |
昌邑精准施策打赢扶贫攻坚战 |
|
|
本报讯 (通讯员王鲁兵 李周兴)近年来,昌邑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统筹资源力量吹响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去年,该市有1936户、3529人达到省定脱贫标准,6个省定贫困村摘帽。今年该市将基本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 靶向施策,增强扶贫“动力”。该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推进机制,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由市级领导干部分工包靠,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三级联动、一体作战、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同时,组织市直部门单位1320名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和1032名镇街区机关干部,联系包靠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成立帮扶小组,“一户一策一干部一小组”,帮扶小组与贫困户签订《双向承诺书》,做到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帮扶小组不脱钩,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帮扶全覆盖。今年该市选派52名“第一书记”进驻落后村庄,成为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精准发力,增强脱贫“内力”。该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统领下,加大对省定贫困村支持,2015年10个省定贫困村每村建成1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2016年10个总投资32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建成,带动贫困人口168户、448人。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给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贫困户的生产性收益。硕昌农牧有限公司、新希望六和养禽大学被国务院扶贫办国际扶贫开发中心确定为国际农村发展政策与实践研修交流的教学案例和实地考察点。目前,该市有17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带动贫困户200多户。同时,多渠道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实现“造血”式脱贫。 对症下药,增强扶贫“外力”。该市构建起“1+N”脱贫攻坚政策体系,统筹利用水利、电力、交通、环卫、教育、文化等行业资源支持扶贫开发。总里程7.2公里的省定贫困村道路硬化任务全部完成,并针对省定贫困村新建港湾式客运站点1处;投入12.8万元解决2个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10个重点村科技指导员全覆盖;确定212名家庭医生与贫困人口上门服务;举办“扶贫工作重点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培训种植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和农业企业负责人170余名。同时,突出社会扶贫。探索社会扶贫新模式,开展“一元微爱行动”“暖冬计划”“巾帼电商·居家创业”等扶贫行动,构建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