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韩立新)按照市委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部署要求,保税区深入实施寻标对标提标行动,明确比学赶超“青岛保税港区、郑州综合保税区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阶段安排和达标时限,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保税区制定了寻标对标提标行动方案。以省内外一流为标准寻标对标提标,聚焦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功能服务、基层基础、社会民生,找准差距,补齐短板,进位争先,以作风建设成效推动跨越发展。按照“全国争一流、行业树标杆”的要求,省内对标青岛保税港区,国内对标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坚持整体对标与单项对标相结合,注重学习赶超3个对标区域在精神状态、服务功能、改革举措、产业政策、园区规划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争取2017年实现经济总量在全省9个保税区中位居前三名,主要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主要预期指标实现进出口额79亿元,增长10%;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0.2亿元,增长18%;保税物流货值92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10%;服务社会企业1200家以上。 在工作推进上,保税区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今年工作核心要求,借鉴青岛保税港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的先进经验,全力抓好“产业升级、政策服务、北区提升、综合配套、社会民生”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全力加快产业升级,保税区借鉴青岛保税港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产业链条式发展的经验,以建设“六个百亿级产业链”为总抓手,全力抓好虚拟现实产业城规划建设,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全市外向型经济的聚集区。今年,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重点项目实行每月调度、每月通报,两个月左右召开1次重点项目现场调度会,年底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着力抓好政策服务和功能创新。保税区将发挥政策优势,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最优质最便捷服务。今年6月底前,向济南海关争取检测维修、货物分类监管新政策。年底前进口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建成验收,2项自贸区新政策复制到位。全面提升保税北区,实现突破性发展,打造全市走向海洋、融入世界的大平台。着力完善综合配套,进一步完善全区商务生活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商务提升、道路提升、教育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系列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10项民生实事任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