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峡山:党建领航优质教育聚集区建设
文明创城青春同行
用母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潍坊市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闭幕
潍坊市妇联第十四届一次执委会召开
我市召开“四个城市”建设调度推进会议
菲律宾巴坦省经贸考察团来潍
十年“拦路虎” 一朝被拆除
市政协召开“品牌文化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
2017年07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母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一片天
——记市儿童福利院护理员杨守伟



  □本报记者 王莹
  17年前,杨守伟怀着美丽的梦想来到市儿童福利院工作,初为人母的她第一次接触孤残孩子时被深深地震撼了:天底下竟然还有这么多可怜的孩子没有妈妈……母亲的天性让杨守伟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给这些可怜的孩子母亲般的关爱和温暖。
至爱无声 孩子们找到了“妈妈”
  在杨守伟的护理生涯中,鱼鳞病患儿小玉让她印象深刻。第一次见到这个孩子时,有些心理准备的杨守伟依然被吓呆了,只见这个孩子全身的皮肤如同烧焦了一样呈鱼鳞状翻裂着,身上的许多伤口都已经化了脓。稍稍镇定后,杨守伟微笑上前紧紧地抱起这个孩子,给她洗澡、消毒,换上干净的衣服。鱼鳞病是无法根治的顽症,护理难度很大。但杨守伟坚持定期给小玉洗澡,每天按时涂药,尽可能多的给她拥抱和鼓励。几个月后,小玉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处皮肤能看见正常的肤色,一直都不说话的她竟开口叫起了“妈妈”。
求索无涯 成长为护理“全能战士”
  多年的护理经历让杨守伟深切感受到了护理知识的重要性。她意识到,要照顾好孩子仅靠一份爱心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高中毕业、毫无护理专业基础的杨守伟买来了学习资料,准备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没有时间,她就放弃节假日;没有老师,她就四处求教。为了不影响家人休息,深夜回家的杨守伟将桌椅搬进了楼道,借着手电一字一句琢磨;为了掌握按摩时的技法和火候,杨守伟转遍了潍坊的盲人按摩店。她总结出了早产儿护理的三个关键措施,为脑瘫患儿设计了“脑瘫衣”,为唇腭裂患儿设计了专用奶瓶……杨守伟认为,情感上“疗伤”更有助于孩子们的康复,提出每天对孩子抚触至少2次、拥抱最少7次,每天2次将孩子们抱到地垫上……抚触和脱离床铺的成功,进一步坚定了杨守伟创新护理模式的决心。她采取生活教育、生活康复、早期教育多种模式并重,使每个儿童在点滴的生活护理中得到教育和康复锻炼。为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她还开创了个案护理、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等多种护理方式。特别是口腔护理,护理员把无菌纱布缠在手指上蘸取生理盐水为儿童清洁每一颗牙齿,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感受到了护理妈妈的专注、关爱,增强了亲子关系。杨守伟的这些创新做法先后得到美国半边天基金会等机构的认可并向全国其他福利院推广,婴幼儿触摸墙更是被基金会专家评为全国首创。“护理妈妈”团队在杨守伟的带领下,先后获得“潍坊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奉献无悔 心底无私天地宽
  这些年来,杨守伟的时间几乎全被院里的孩子占满了,而给予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特别是对女儿,一直心存愧疚。2004年,杨守伟和同事带着三岁患儿小黎明到医院做唇裂修补手术,术后剧烈的疼痛让小黎明不停地挣扎哭闹。为了避免他刚刚缝好的嘴唇再次裂开,杨守伟几乎连续抱了他三天三夜没回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女儿在家发高烧,不吃饭不睡觉,哭着喊着要找妈妈。电话里女儿的哭声越来越大,杨守伟却“狠心”挂断了电话。因为这件事,女儿有好长时间都不愿和她亲近。从小到大,女儿一直在抱怨她,小时候抱怨没有时间陪自己,长大后抱怨她不爱惜身体,没白没黑地扑在工作上。嘴上虽然这么说,女儿却非常懂事,现在,年年都会拿压岁钱给院里的孩子买礼物,放假了就和同学来做义工。杨守伟家庭并不宽裕,但在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得到5000元奖金后,她全部捐献给了市儿童福利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