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韩立新 通讯员 何悦东 63岁的王继荣头部受伤后,生活困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可最近老人突然爱说爱笑了,他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刘效伟结了“亲戚”。老人说,效伟送来的不仅是柴米油盐,更重要的是温情和希望。 王继荣老人只是市委政法委的39户“亲戚”之一。今年3月,市委政法委与青州市庙子镇南富旺村结对帮扶,并向村里选派了“第一书记”。为了确保精准扶贫政策落地见效,他们建立了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台账,每名机关党员干部与一户困难家庭“结亲”。 8月3日,市委政法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来到村里开展主题支部生活日活动,走访结对帮扶对象。“王奶奶,最近身体还好吧?”走进84岁的王甲香家里,市政法委干部刘鹏最关心的还是老人的病情。看到她面色红润,举止自由许多,刘鹏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王甲香老人患有脑血栓,看病花销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第一书记李晓平了解到,村里像王甲香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难家庭占了一定比例,便把“祛病根”列上了“拔穷根”的日程。两个月前,他联系潍坊一家医院到村里义诊,神经内科的专家与王甲香“面对面”诊疗20多分钟,进一步为她找准了病灶,开出药方。 南富旺村位于泰和山下,当地人感叹,山高沟深乱石滩,挖山抠土挣钱难。“这村名‘难’富旺是起‘对’了!”村民们牢骚中更多的是无奈。 市委政法委包村联户工作组不这么看:南富旺村南接“北方九寨沟”黄花溪,北邻233省道,是泰和山景区的“后花园”。这里岩石造型奇特,植被茂密,仁河穿村而过,山泉水汇集成潭,生态条件优越,发展特色产业,一定能致富。 市委政法委领导和包村联户工作组进村入户,逐家分析致贫原因,找准症结,制订脱贫规划和年度生产计划。他们按“一类一套帮扶措施、一户一套帮扶办法”,切实做到“因户施策”,分门别类开好脱贫“药方”。指导村“两委”明确发展旅游产业方向,协调市规划设计院为该村制定“美丽乡村”总体规划,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帮扶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养殖业等优势产业,把小米、山楂、核桃、鳟鱼等农副产品推向山外市场,拓宽致富渠道。 “我们年纪大了,村里年轻人都往外跑,在山沟里翻新房子,给谁住?”听说装修院落,村民李德军连连摆手摇头。李晓平并不急,“如果房子开‘农家乐’能赚钱,你干不干?” 房子能赚钱?在这里生活了几辈子的村民从没想过。听了李晓平的一席话,李德军还是不想干。为啥?怕赔钱。李德军说,这几年,村里人为了致富没少“闯荡”,因为路子不对,落得白忙活。 这天,临朐牛寨村、淄博中郝峪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南富旺村的村民代表。为了开阔视野、打消发展顾虑,市委政法委组织村民代表到先进村参观学习。看着基础与自己差不多的村子,因转变发展方式,短短几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家都很感慨:若不换脑筋,南富旺村就真成了“难”富旺。之后,村里明确发展定位,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6项重点工作。 走进村子,1万余平方米的停车场已整修一新。“快来看看我们的民宿‘农家乐’院落!”在李晓平的引导下,记者来到一处复古的村居前。竹子编织的栅栏上,火红的凌霄花开的正艳;院子里,几泓山泉缓缓流淌;石砌的房屋,尽显山里人的粗犷与质朴……据介绍,这处院落一次可同时接待两个3口之家入住,年收益达3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岳东峰告诉记者,年底前村里将建设完工12处“农家乐”设施,接待能力500人。 夕阳西下,袅袅炊烟升起,薄雾飘在山间。看着山村美景,想着未来的好日子,村妇赵荣芬干劲满满。她往灶膛里加了一把柴,蹿起的火苗映红了笑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