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抓作风惠民生打造“优质法援”品牌
捐款献爱心支援抗震救灾
拆违治违 挺在一线 
王金鉴:“小院长”的大医胸襟 
北苑街道“三修”摊点有了“身份证”
太保庄街道创新四大工程助推精准扶贫
我市积极做好城市应急管理工作
第二届潍坊市民文化节少儿书画大赛举办
我市组织开展市行政执法监督员聘任工作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3100家
2017年08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作风惠民生打造“优质法援”品牌
——记市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



  □本报记者 吴晓强
  市法律援助中心党支部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一三四七”目标要求,践行发展新理念,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坚持“服务大局、利民惠民”的原则,狠抓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和法律援助重点业务工作,努力打造“优质法援”品牌,为我市“三个走在前列”和“四个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老年人公益维权服务示范站”“山东省十佳法律援助中心”并记集体二等功、“山东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警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潍坊市优秀政法单位”。
  法律援助是民生工程,该党支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切实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性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大盘子”和司法行政重点工作,纵向上构建市县镇村(社区)四级法律援助网络,横向上在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残联、关工委、军分区、公安消防支队、看守所等社会团体和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72个,发展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1000余人,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服务网络,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全市各级普遍把法律援助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和为民办实事项目,作为扶贫开发、城镇化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依法给予法律援助。践行“贫者必援、弱者必帮、残者必助”的服务承诺,认真贯彻新修改的《山东省法律援助条例》,不断拓宽法律援助领域,针对低保户、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开展针对性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发放绿卡20.2万余张,为重点群体办理援助案件5600余件。
  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全体人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学习,丰富了队伍的知识素养,提高了履职能力,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使队伍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严把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查关,做到手续齐全、登记齐全、指派通知书按号编排。通过“三听、三看、三学习”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所承办案件中未出现质量投诉,当事人满意率达100%。改进窗口服务作风,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援务公开制,做好指引、法律咨询、申请受理、查询答疑、回访等每一个环节,注重对来访群众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以深化法律援助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应援尽援、保证质量”为工作目标,以“四个转变”为努力方向,把服务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抢抓改革机遇、勇于开拓创新,坚持真抓实干,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推动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树立“互联网+法律援助”思维,结合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建设,在网络平台上实现查询、下载、服务、宣传、互动五项功能,群众通过电脑和手机终端,不出家门便可全面了解法律援助知识。发挥法律援助网点、网络公共服务平台、“12348”电话平台等阵地的宣传辐射效应,拓展宣传渠道,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方式,注重实效,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宣传,推动宣传主体多样化。通过以案说法,典型案例分析,庭审现场等方法扩大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和影响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