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农业“气质”显著提升
美好家园
我市多举措强力推进渣土车管控治理工作
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山东转办群众信访举报件及边督边改公开情况涉及潍坊市一览表(第三批)
我市开展“三清一降”百日专项提升行动
新城街道养殖户全部完成整改
潍坊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预报
2017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气质”显著提升
——我市推广清洁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本报记者 于 菲
  通讯员 程自振

  全市“三八六”环保行动开展以来,市农业局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品牌农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来抓,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
实施农业清洁生产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据了解,造成我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包括农药、化肥、畜禽养殖粪便等。“三八六”环保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加大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全市累计推广绿色控害技术面积达1797.19万亩,截至2016年底,化学农药用量比2010年减少22.35%;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379.11万亩,2016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已达91.8%;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551万亩;截至目前,禁养区内养殖场(户)5997家已关闭或搬迁率超过90%。
  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抓好源头控制。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对无证经营、生产销售禁用农资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大力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控害技术、降低化学农药用量。每年,在准确发布病虫预报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下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大力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物理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与管理,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基地与种植户签订了农产品安全承诺书,建立了生产记录、大棚档案、对农药、化肥的施用严格按照“三品”标准进行控制。
  发展生态养殖,减少畜禽粪便污染。推广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探索推广发酵床养殖肉鸡、肉鸭和生物降解池处理病死畜禽等生物技术养殖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程,达到了零排放、无污染标准。建立高标准有机肥加工车间,工厂化加工畜禽粪便,从而较好控制养殖污染。
探索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途径
提高资源利用率

  积极发展沼气建设。本着“立足示范、着眼推广、注重基础、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推广了“一池三改”“四位一体”“养-沼-加工”三种能源生态模式,引导企业、农户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截至2016年底,全市大中小型沼气工程284余处,户用沼气池21万余个。通过沼气建设,处理了大量的秸秆、禽畜粪便有机废物,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
  积极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通过推广秸秆反应堆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与有机无机养料等有养物质,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了作物的抗病能力,节省化肥、农药50-60%,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和秸秆青贮、秸秆和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秸秆培养食用菌等技术。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1%。
强化宣传培训
提升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农民科学种养知识的缺乏,以及对农业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市农业局通过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和举办各种专题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为种养殖户传授科学种养技术,增强农民农业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培训,仅合理施肥一项技术,化肥利用率提高了2%。通过重点推广电子杀虫灯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色板诱虫技术、新型高效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绿色控害面积已达到应防面积的40%。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普遍建立了110式的信息服务中心,随时有专家、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种养,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