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走进海上“党员驿站”
滨海区举行新旧动能转换专题报告会
2017年潍坊考区国家司法考试举行
全市“反邪教:党员做先锋”主题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昌邑两处院士工作站获省科技厅审批
开展增殖放流维护生态安全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这样打通
一心想着打鬼子
潍坊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预报
2017年09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心想着打鬼子
——临朐老英雄高新发的抗战故事



  □本报通讯员 谭立国 白娟
  临朐县辛寨镇张龙村住着一位抗战老英雄,1926年出生于河北省定县东留春乡邵村,当过儿童团长,15岁参军,大小战斗参加四十多次,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建国后,在辛寨武装部工作至离休,他就是高新发。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占领河北省。那时,正念小学的高新发,由于体格壮、脑子灵活,被推选为儿童团长,经常干站岗放哨、打探情报的工作。1942年3月,他和同学张善修、张登科报名参了军,成为县大队的一名小战士。
  到部队后,高新发和一块参军的同学被集中到一个临时训练场地学习射击、投弹等技术,每天还学习文化课。集训结束后,他们被分到了县大队三中队一小队,每人发了一只小马枪、六发子弹。由于定县是平原地带,鬼子修好炮楼后,只要站在楼顶上就能看到很大的范围。白天不敢行动,只能利用晚上出来打游击,一晚上跑三四十里路是经常的事,有时候好几天都吃不上一顿饱饭,生活非常艰苦。
  1941年,日伪军粮食给养供应不足,经常到据点附近的村庄抢粮食。为了让老百姓保住勉强糊口的口粮,县大队根据上级指示,准备狠狠打击出来抢粮的日伪军。有一天,县大队接到情报,鬼子又出来抢粮了,这次是去县城东南方向十五里的杨村。县大队决定立即行动,在鬼子返回炮楼的路上消灭他们,夺回粮食。当时,县大队二百多人全部出动,出发前,大队长王明亮、政委孙大力作了战前动员,然后急行军赶到指定地点,在鬼子抢粮返回的道路两边就地伪装埋伏起来,鬼子、伪军们用马车拉着抢来的粮食,大摇大摆地走进了埋伏圈。
  大队长王明亮大喊一声“打”!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开火,只见日伪军死的死,伤的伤,哭爹喊娘乱成一团。战斗很快就结束了,除了几个骑马的鬼子跑掉外,共打死日伪军三十二人,俘虏十七人,缴获粮食8马车,枪支弹药也装了一车,有力打击了日伪军嚣张的气焰。
  当时,定县有炮楼据点90多个,封锁沟230多里。上级指示,要逐步端掉炮楼,打破鬼子的封锁局面。1945年秋天,县大队确定了“中路突破,分割日伪南北据点,而后各个击破”策略,安排一中队拔掉距离定县二十里的一个日伪重要据点——铁路炮楼。这座三层房高的炮楼,分上、中、下三个部分,高约6米,椭圆形结构,有12个机枪眼,炮楼内驻守6个鬼子和10多个伪军,易守难攻。
  接到命令后,队长立即派两个老兵去侦察敌情。由于炮楼太高手榴弹扔不上去,部队想要攻克只能用炸药炸。于是,想出了一种特殊的“土办法”:用一个空子弹箱和一张从老乡家里借来的方桌铺上好几层浸水的棉被做成两辆“土坦克”,人藏在“土坦克”里靠近炮楼。当时,是一左一右两个组,每组两人一前一后顶着湿被子走,后面战友们用机枪掩护,把炸药放在炮楼根部固定好,等战友都撤下来用子弹把炸药打着。这次突击顺利成功,炸塌了炮楼的一个角,日伪军们吓得举手投降。这次仗打了四五个小时,成功端掉了炮楼,受到上级的嘉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