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老有所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第五届“潍坊市十大孝星”候选人事迹简介
2017年09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五届“潍坊市十大孝星”候选人事迹简介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全市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指示精神,积极作为,勇于实践,营造了浓厚的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和“四个城市”建设,根据老龄法规政策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敬老月”和庆祝老年节活动的要求,我市在今年“老年节”前,组织开展第五届“潍坊市十大孝星”评选活动。
  本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经广泛发动,群众推荐,层层评选,在各方面提报的基础上,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了20名第五届“潍坊市十大孝星”候选人。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公众可通过本报、《今日潍坊》APP(扫码本报一版二维码下载)、“潍坊早读”微信公众号和登录“http://llw.wf.gov.cn”潍坊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门户网站投票,评选出百姓信服、社会公认的“潍坊市十大孝星”典型。现将候选人及其事迹公示如下,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投票。
马惠娟:孝顺是“第一职责”
  马惠娟,女,47岁,昌邑市国税局夏店税务分局局长。近20年来,她兼顾工作和家庭,创建昌邑市国税局的大企业服务品牌的她写出了热心公益、敬老孝亲的大爱篇章。母亲病重时,她衣不解带地在病床前照顾,母亲临终前的一句嘱托,她凭借对亲人深沉的爱,再加上代代相传的孝德家风,她接过了照顾独居舅舅的“接力棒”。舅舅上年纪之后精神有些问题,比较任性,衣食住行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模样,她都克服困难让老人满意。这一坚持,就是17年。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投入到社会公益中,先后资助了4名孤寡老人,并和五莲国税局的义工联合结成对子,帮助许孟镇东玉皇庙贫困老人,找到捐助人士。
王艳:孝老敬亲是本分
  王艳,女,1968年2月生,高密市密水街道南关党委书记。她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视为自己干事业的最基本要求,将满足社区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作为自己尊老孝亲的奋斗目标,社区党委、居委会年年制定关爱老人行动计划,让老人的衣食住行不断丰富,让老人们活出质量,活出品位。多年来,为每一位9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生日蛋糕和贺金,每年都组织65周岁以上老人查体,一有空闲她就去看望社区爱心敬老院的老人,组织成立了60多人的老年妇女宣传队。无论多忙,她总是抽时间定期到公婆家中看望老人,买吃买穿,送去温暖。听到老人不舒服,她就赶紧放下手里事陪伴老人。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她女儿也从小就乐于助人、孝敬老人。
王旭芳:农家媳妇大爱无边
  王旭芳,女,1973年生人,安丘市石埠子镇蒯沟村居民。她带着婆婆改嫁,不离不弃,践行着孝道,印证着孝心。2004年9月身为独生子的丈夫因车祸去世,拉下一大笔饥荒,公婆体弱多病,还有年幼的孩子,大家都劝她趁着年轻改嫁,但她一人用柔弱的肩膀担起了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像陀螺一样忙活着。最后在公婆的哀求、村里好心人的劝说下,她同意改嫁,选择与本村的殷玉金结婚,离家不离村,她每天都要去公婆家里看看,帮着收拾照顾。2010年王旭芳的前公公因病突然去世,她决定带上婆婆与自己一起生活,无微不至的悉心照料。老人逢人便说:“幸亏儿媳这么多年的照顾,自己才能活到现在,我命好摊上一个好儿媳”。
王兴江: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兴江,男,1965年1月生,坊子工业发展区民政办主任。他用务实的精神推动老龄工作,积极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只要是老年人的事他都上心上手亲力亲为。像高龄津贴、老年人优待证、免费公交卡,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的惠老政策,他不漏报1人,不多报1人,使每位老人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独居、空巢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及时为困难重病老人办理大病救助,及时为重度残疾老人申请补贴,申请轮椅、座便器等辅助器具,并亲自送到老人家中。他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改造提升敬老院,每到春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他放弃与家人的团圆,坚持吃住在敬老院,被老人们视为最亲的人。
王晓建:用心诠释孝道
  王晓建,男,1971年3月生,国网青州市供电公司变电运维班班长。2013年父亲突然病逝,干了一辈子教师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突然变得连一个字也不认识了,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还没有完全恢复的王晓建,不顾自己的身体,白天忙工作,夜间悉心陪护母亲,为母亲喂食、通便、净身,做康复性肢体训练。在家里为方便照顾母亲他把床搬进母亲的房间,家里人戏称作“母子房”,工作之余他全身心扑在母亲的身上,康复训练、聊天讲故事、一日三餐、洗洗涮涮、端屎端尿……为预防脑部功能退化,他搜集了母亲喜欢的文学故事,和母亲一起朗诵阅读,现在母亲能认识3000多个字了。
王彩凤:身残小媳大善举
  王彩凤,女,38岁,青州市邵庄镇北薛村居民。1979年4月生于青州邵庄镇张庄村的王彩凤,身高不足一米,2004年嫁到本镇的北薛村。当面对家中大伯哥、公公先后离世,婆婆难以承受剧烈打击导致双目失明等一连串的不幸遭遇时,这个弱小女子却勇敢地站了出来,12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双目失明的婆婆。怀孕期间,她咬着牙忍受着身体不适,坚持为全家人洗衣做饭,忙前忙后伺候着婆婆,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婆婆做饭,给婆婆买来应季的水果尝鲜,自己却一直舍不得吃。王彩凤说,虽然自己身体残疾,但是儿媳的位置不能残,她要让婆婆和别的老人一样安度晚年,让婆婆活的开心舒服。王彩凤用孝行义举践行了这一诺言。
巨荣吉:二十八年无悔坚守
  巨荣吉,男,1955年9月生人,临朐县辛寨敬老院院长。从1989年至今他一直坚守在敬老院,敬老院和他本人都多次荣获省市县三级荣誉称号。他建立了“劳动有奖励,吵架要扣分”的奖惩激励机制,设立卫生居室流动红旗,提升了敬老院的朝气与环境。针对老人的特点和性格,建立了“个人生活档案”。他听说一个中医偏方,亲自上山捉蛇泡酒为患皮肤病的老人擦洗。伤残军人侯明志在敬老院14个月,巨荣吉给他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夜里几次为老人盖被、替换尿湿的褥子,让老人安度一个舒适体面的晚年。二十八年来,他先后送走了52位老人,都是他为老人清洁身体,穿上寿衣,让老人体体面面地“走好”。
石永宝:孝亲爱老是师表
  石永宝,男,1976年生人,昌乐县高崖库区小学的一名教师。八年来,他在干好工作的同时,用善良和真诚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双双瘫痪的岳父岳母。2010年,他的双胞胎儿女刚刚四个多月时,他的岳父和岳母因为脑血栓而双双瘫痪,他毅然决定把老人接到家里照顾。三年前,两位老人彻底失去了自理能力,他和妻弟两家开始轮流照顾。家里房子小,两个老人住一个卧室,而一双儿女则与他和妻子同挤一张床。每天他总是学校里起床最早的人,炒菜时他总是给二老先炒好低盐的……两个孩子也经常抢着给老人捶背,倒水拿药,冬天给老人灌暖水袋,早上给老人提尿罐也不嫌脏。这些点滴的细节,慰藉着身体日渐衰老的老人。
田红梅:婆婆长寿儿媳有福
  田红梅,女,1972年3月出生,诸城市贾悦镇范家官庄社区西洛庄村居民。她几十年如一日,无微不至、默默地照顾着因患脑溢血生活不能自理的婆婆,每天为婆婆洗脚、揉腿,喂饭,清理大小便。在婆婆手术期间,她一刻不离地守在老人身边。70多岁的婆婆王夕梅总说:“我能活这么大年纪,多亏儿媳妇多年来对我的照顾,我有这样的好儿媳妇,是我一生中最知足的事”。田红梅也常常对婆婆说:“人生百年有个娘好,婆婆越长寿,做儿媳妇的最幸福”。如今,婆婆在儿媳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康复,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左邻右舍也纷纷效仿田红梅孝老爱亲,老人们都说:“西洛庄村出个田红梅,村中媳妇齐学好”。
玄祖亮:久病床前有孝婿
  玄祖亮,男,1957年5月生,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保卫处的一名普通工人。妻子是家中独女,玄祖亮一直与岳父母同住,三十多年来与老人们以礼相待,以诚相交,从没和老人红过一次脸,绊过一次嘴,尽心尽力满足老人的需求。特别是他十几年如一日为瘫痪在床的岳父尽孝的事迹在社区里传为美谈。岳父因病瘫痪在床后,他每天奉茶倒水,为老人洗澡换衣,翻动身体,端屎端尿,不厌其烦。暑气熏蒸的夏天,他为老人每天擦几遍身体,滴水成冰的冬日,他为老人清洗换下的衣物,不怕脏不怕累,悉心照料堪比亲生儿女,一伺候便是十四年,直至老人病故。玄祖亮的父母虽由其他兄弟姊妹照顾,他也总是隔三差五回家照顾老人。
刘文:“铁妇”柔肩挑重担
  刘文,女,41岁,诸城市贾悦镇孟疃村人,诸城市百盛商场有限责任公司员工。当家庭屡遭变故、灾难接踵而至的时候,她迎难而上,不离不弃,用瘦弱的身躯诠释爱的担当。她悉心照料公公14年,让出过车祸又患肺癌的公公无憾而终。2002年,婆婆瘫痪后经治疗和她的精心照顾才勉强能够生活自理。她的小叔子两次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因没有找到肇事者治疗的所有费用只能由这个负债累累的家庭承担。2010年,她的丈夫在做装卸工时不慎将腰椎扭伤,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落在了刘文身上。在婆婆眼里,刘文早已不是儿媳妇,而是第三个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
孙艳楠:孝心如明月的80后
  孙艳楠,女,现年33岁,潍坊口腔医院院长助理、南关分院院长。她对自己的父母和公婆一样的孝顺,每次回婆家总抢着做各种家务。冒着大太阳和公公一起去果园里除草,和婆婆起早贪黑赶集卖东西。她把公婆接到自己家中一起生活,还带公婆做全面体检。她看到百岁高龄的爷爷怕冷,特意买了暖宝贴;为胳膊没办法举高的奶奶按摩。姥爷去世的早,每年她都会把姥姥接到家里生活一段时间,还带姥姥去照相馆模仿着年轻时候的动作拍了一组照片,让姥姥经常能够回忆年轻时候的美好。她家对门是对退休的夫妻,去年大叔得了脑中风影响行动,每次家里做了包子、饺子孙艳楠都会给老人送过去。
李永芳:为公婆撑起一片天
  李永芳,女,1964年生人,寒亭区开元街道鲁家口村居民。结婚不久,公公婆婆先后得了脑血栓,瘫痪在床,李永芳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25年。公公因生活无法自理,经常发无名火。李永芳从不顶嘴,也从不扭头就走,等公公骂完了,心情好点了,继续照顾。冬天老人怕冷,每年她家生炉子都是全村最早、灭得最晚。今年春节期间,婆婆旧病复发,李永芳多次带婆婆到医院治疗,请人陪着聊天,每天晚上背着婆婆到广场上去看村里的秧歌队、锣鼓队表演,婆婆的笑容又回到脸上。这么多年相处下来,李永芳和婆婆不是母女胜似母女,她的大嫂和弟媳下班后也争着照顾婆婆。
肖秀玲:“拾”个公公来孝敬
  肖秀玲,女,1976年生人,寿光市圣城街道徐家村居民。4年前,她收养毫无亲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李树友,并把老人视作自己的“公公”,照顾得无微不至。自从老人进家门,照顾老人就成了肖秀玲在生意之外最重要的事,繁重的家务并没有让她后悔收养老人:“既然决定赡养老人,我和丈夫就做好了打算,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老人到最后。我们也都有年老的时候,我不忍心看着他无依无靠。”每隔几天,为老人炖鸡炖鱼,改善伙食、补给营养;每到换季,不忘给老人添置新衣服……肖秀玲还积极参加社会慈善事业,是寿光爱心公益服务中心重要成员之一,先后参加帮扶健忘症老人等公益活动50余次,救助困难家庭30多个。
吴兰彦:亲情如天家有温暖
  吴兰彦,女,现年50岁,寿光市侯镇李家官庄村居民。吴兰彦婆家情况特殊,她无怨无悔,用亲情让这个大家庭充满温情。公公因家务劳累患有糖尿病、颈椎病压迫神经失去行走能力,到医院做手术时,吴兰彦跑前跑后,自负医疗费一直到老人出院。紧接着婆婆青光眼动二次手术。经过这些事后,吴兰彦坚持把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侍奉起居,精心照顾,每年给老人查体一次。吴兰彦的三公公单身,已经76岁,她给老人看病、翻新房屋,像亲儿媳一样。大伯父母早年病故,她为生病的堂弟动手术,尽到一个做大嫂的责任。她还热心村内公益,捐助10000元修路,对待邻里和睦相处,她说这都是“应该做的”。
张付霞:把善行进行到底
  张付霞,女,1971年6月生,高密市明正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张付霞用自己的行动印证了这句话。她坚持以做人为本,以做好人为先,被职工称为“贴心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她带领全家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连续几年来,张付霞多次向慈善机构捐款,她婆婆也将自己的部分退休金捐给慈善机构。多年来,婆婆始终把她当做女儿来待,事事为她着想,帮助照顾孩子,使她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张付霞为了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家庭责任,经常抽时间和婆婆谈心拉家常,定期陪婆婆上医院查体,并让婆婆旅游散心,尽自己应尽的孝心。
张艳军:娘家婆家一肩挑
  张艳军,女,1962年8月生,她娘家是临朐县东城街道榆林店村,公婆家是东城街道席家洼村,她用孱弱的肩膀一头挑起娘家,一头担起婆家,和丈夫一起用心照顾养父母,细心照顾公婆,精心呵护子女,把这个特殊的家变成了和谐大家庭。她自记事起,养母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后来瘫痪不能行走。她耐心照顾,总是让娘吃好喝好,还要给娘端屎端尿,一点也不敢怠慢。张艳军对养母尽心尽力,对婆家也无可挑剔,她对公婆尊敬有加,从结婚至今从未和公婆红过脸。她与丈夫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还经营了一家餐厅,靠自强自立,诚信经营,走上致富之路,让老人有更好的生活。
姜丽芳:德才兼备好院长
  姜丽芳,女,1949年12月生,昌邑市柳疃镇敬老院业务院长、镇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文山诗书社龙河分社社长。姜丽芳德才兼备,身兼数职,人际关系和谐,样样工作干得很出色,养老院被评为省一级敬老院。她全天满负荷工作,整天和老人们生活在一起,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端水送饭,接送大小便,清洗衣物;为去世的老人穿衣、洗脸、洗脚,搞好临终关怀。她对敬老院进行人性化管理,对待服务人员像兄弟姐妹,工作中以身作则,打扫卫生、种菜、到伙房做饭、到医院当陪护,疏通厕所,干在前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以强扶弱、互谅互让、一派生机。
贺宝凤:家里家外一样孝
  贺宝凤,女,1958年11月生,市供销社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良心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上。父亲病故之后,贺宝凤主动照顾身患多种老年病的80多岁老母亲,她尽心尽力的一举一动都被大家看在了眼里。她的婆婆70多岁的时候尽心照顾100多岁老母亲,让贺宝凤非常感动。现在她的公婆也都接近90岁的高龄了,老人只要一看到她就非常高兴,对她做事非常放心。她照顾住院的公公,大家禁不住说:“亲闺女也不过如此啊”!学医出身的她还是单位老同志的“有心人”,对高龄、空巢独居、体弱多病及经济困难的老人她都义不容辞地提供志愿服务。
徐秀涛:村书记的“孝子经”
  徐秀涛,男,1964年生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央子街道报庄子村党委书记。他总是对大家说:“孝敬父母是幸福的。”他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孝顺不仅仅是让老人吃好穿好,还要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让老人气顺、心情好比什么都重要。他每天都要到老母亲身边细心照顾,洗衣做饭、洗脚擦背、数十年如一日。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为肠胃不好的老母亲调理饮食,订阅了母亲喜欢的杂志、报纸有空给老人读着听,老人也习惯了听后和儿子说着自己的见闻。在徐秀涛夫妻的细心照顾下,80多岁的老母亲身体依然健康,起居规律,精神也乐观向上。
第五届“潍坊市十大孝星”选票 (按姓名笔画排序)
投票人身份证号码:
序号 姓名 票数 序号 姓名 票数
01 马惠娟 11 刘 文
02 王 艳 12 孙艳楠
03 王旭芳 13 李永芳
04 王兴江 14 肖秀玲
05 王晓建 15 吴兰彦
06 王彩凤 16 张付霞
07 巨荣吉 17 张艳军
08 石永宝 18 姜丽芳
09 田红梅 19 贺宝凤
10 玄祖亮 20 徐秀涛
  注:1、请在您认为的“潍坊市十大孝星”姓名后投票栏内打“√”,每张选票限选10人,不足10人或者超过10人的,视为废票。
  2、每人限投选票一张,复印有效。
  3、请将选票于10月16日下午18时前直送或投寄至潍坊市东风东街6396号阳光大厦7楼西区市老龄办宣教科,邮编:261061,监督电话: 8091107。


本版文图均由记者尹莉莉 通讯员付洪连统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