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青州市黄楼中心学校自主办学结硕果
社团活动促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教育之心在新征途中起航
“四措联动”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创新家校合育 共促学生成长
三举措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
图片
2017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
——坊子区实验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孙孔嘉 通讯员 孙静 李瑞芹 王宝亮
  近年来,坊子区实验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三请活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书香气息的感染,促进了师生人文素养及道德情操的共同成长。
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
  校园环境文化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将校园、走廊、大厅、花园等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完整呈现学校文化,形成浓厚的环境育人氛围。在建设过程中,学校规划建设了“太阳花”“笑脸墙”“体育墙”“劳动园”“养殖园”“花卉园”等“一花二墙三园”,将动手实践与体验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并以“仁、义、礼、智、信、孝、和、勤、美、劳”设“十德文化走廊”,十个方面讲述字源、名言,让校园内每一面墙、每一条路都蕴含审美的韵味,浸透文化的营养。
将传统文化请进课堂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古圣前贤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财富。古诗文对于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个性的发展、情感的陶冶、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以“晨诵暮读工程”为抓手,将《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千字文》《论语》《道德经》纳入晨读背诵内容,并通过“晨诵暮读”“经典展示”“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读书沙龙”等活动的开展,浸润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修养。
  学校还将生活中的资源,以补充、拓展、延伸的方式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在学科实践中丰富情感认知,培养良好品德。学校引进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资源,并通过漫画的形式予以呈现,它分为“情景再现、读儿歌、我会这样做”三部分,让品德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还有数学中的生活探究、数学观察与统计、图形拼贴等;英语中的故事阅读、影视欣赏、故事会、课本剧表演等;科学中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科学家故事会、生活小实验等,打通了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桥梁,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知。
  同时,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用传统文化启迪学生智慧。在具体实施中,遵循“感知—探究—体验—行动”的策略,让学生通过相关文本材料了解节日文化,并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影像资料等探究文化内涵,在动手体验、传情达意中感受传统美德,践行美好行为。以“社会实践”为主题,借助“开心农场”“玉泉洼”“文化广场”等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参观采访、社区服务、探究调查等活动,形成以“社区岗位、公益活动、岗位体验、劳动实践”为线索的社会实践课程。在真实的体验、参与活动中培养友爱、合作、感恩、诚信、爱国、爱家、勤俭、节约等良好品德。 
  仪式活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学校以“仪式教育”为主题,形成以“升旗课程、入学课程、毕业课程”为线索的仪式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价值理想。
将传统文化请进教材
  教学时,学校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学科德育特点和德育范畴,定位本课时教学中的德育目标,体现“知识目标”与“德育目标”的高度融合。学校开发道德法制相融合的漫画人生教材,提炼出了与“五美少年”相匹配的评价指标,由专业的美术老师和学生绘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相关漫画,形成了符合学校特色的《漫画人生》校本教材。
  学校还依托本地漫画名人范德昌这一资源,引入其漫画编制了校本教材《孝道》,将其穿插于日常教学中,供学生鉴赏学习。坊子区实验学校不断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工作,其目的是以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习美德,立良行”,真正让学生受用终生、受益终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