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潘来奎 谭黎明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民生这块较多,让我们这些基层代表深受感动,党和国家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一切都为了人民着想。我迫切想把十九大精神分享到同事中间。”杨守伟说。10月27日下午,杨守伟又应邀来到潍坊市民政局,分享十九大报告学习体会,“我要牢记‘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要求,克服困难,不论孤残儿童的病情和残疾程度多么严重,始终相信孩子们的潜能和生命的力量,用妈妈的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与孤残儿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孤残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活出生命的精彩。”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杨守伟除了是这里所有孤残儿童的妈妈,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十九大代表。虽然从北京回来几日了,但是十九大会场的一幕幕仍然在杨守伟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每天都忙碌而且充实,开放讨论、小组审议……“每天的议程紧锣密鼓,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忙并快乐着!”杨守伟说。 10月18日上午,杨守伟和其他的2000多名代表一起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她仍清楚地记得会场上每一个让人激动的时刻,其中最让她感到亲切激动的内容是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听到这些内容,我特别想代表孩子们说一声感谢——感谢党和政府。这些孩子虽然被自己的父母遗弃了,但是党和政府没有遗弃他们,他们一直被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关注着……”深秋的气温起伏不定,秋雨连绵。开会的第三天,杨守伟查阅潍坊天气发现要降温,马上和福利院的妈妈们联系,要同事们提前把孩子们过冬的厚衣服拿出来。 杨守伟并不是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已经参加了两届党代会的她谈及这些年的变化,抑制不住内心的骄傲和激动:“过去对待孤残儿童主要是以养为主,如今我们福利院条件非常完善,开展了特教和康复教育,通过最先进的仪器和聘用的专职人员,让孩子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在院内接受康复和教育,使孤残儿童小病不出院、大病不误诊、教育不落后。”而这一切,在杨守伟看来都得益于十八大以来民生领域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我们把孩子养到18岁,之后转到社会福利院继续供养,整个过程的花销都是由国家全额拨款支付的。感谢政府对孤残儿童一直给予的支持,切实保障了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健康成长。” 如今,杨守伟所在的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也在推行探索多样化服务模式,除了在院内进行集中养育、社会家庭寄养外,也开展“类家庭”等新的养育模式。福利院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科学的养育:有早产儿护理的3个关键措施,有脑瘫患儿易穿易脱的“脑瘫衣”,有唇腭裂患儿“吸管式”奶瓶……在个案护理、群体护理、交叉护理等关爱方式下,孩子们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和康复。在杨守伟心中,所有这些都在践行十九大报告精神,践行党和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