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只需做好一件事 |
——伤残退役军人孙继发的创业故事 |
|
□本报记者 于菲 “我这大半辈子所有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豆芽机研发和豆芽生产上,让更多人吃上健康安全的有机绿色豆芽,就是我的梦想。”作为一名伤残军人,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成功创业,开辟出一条绿色安全机生豆芽新路子。他就是潍坊科华机电设备厂的总经理孙继发。近日,孙继发作为创业代表,在全市创建创业型示范城市动员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突遭不幸 逆境中一路坚持 天有不测风云。1992年,孙继发在一次军事训练时摔伤,从此瘫痪在床。那年仅有27岁的他,让这个妻子只有24岁、儿子才2岁的家庭陷入了困境。 “残疾了,就从头再来,没有了双腿,我还有双手,还能靠头脑!”为增加家里的经济收入,孙继发让妻子用在老家学会的生豆芽的土办法,找来几口腌咸菜的大缸生起了豆芽,由于老办法都是人工淋水、搅拌,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豆芽生长控制不好,不是生长慢就是烂芽。 为改变困境,孙继发靠着那股韧劲,自己动手钻研起了生芽技术,他甚至把家里的碗橱拿来做实验,经过不断的失败改进,最终设计成了金属材质的自动控制豆芽机。就这样,孙继发从此与豆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屈命运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 “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从此自己就对机生豆芽技术的研究一发而不可收。”孙继发说,机生豆芽技术也从“家用”变成了现在厂里的主打产品。 万事开头难。1997年,为了把产品推广出去,他有了做“电商”的念头,借钱买了一台电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产品发到了网上,没想到这一试,就打通了孙继发的豆芽机创业路。 “当时法国的一位留学生在网上看到了我的豆芽机很感兴趣,我们从未谋面,就靠电话、网络、信任促成了我人生的第一笔订单。”孙继发说,后来法国留学生又把德国的同学介绍给他,对方一次就订了6台豆芽机,面对技术要求严格的德国,他发过去的豆芽机全部通过质量检验,也坚定了他研究豆芽机的决心。 1998年孙继发注册成立了潍坊科华电子仪器厂,2000年,又注册成立了潍坊科华机电设备厂,专门生产豆芽机械。 “这是我1999年设计的第一台豆芽机,也是我取得的第一项发明专利,现在每天可以出一万斤芽菜。”在生产车间孙继发边展示新出的芽菜边介绍,除栽培机外,滚筒式豆芽切根机、起鼓缝排式豆芽栽培筐等十三项新发明都获得国家专利,还有5项正在申请中。 仔细观察豆芽栽培机,记者注意到柜体顶部有水花洒下,均匀地滴落在豆芽上,柜体外部还有一个设备,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这是生态微循环豆芽栽培机,豆芽在生长期间不使用任何调节剂,而是采用微电脑综合调控方法,模拟大自然植物生长绿色小环境,优化豆类芽菜生长过程中的微循环,为绿色豆类芽菜生产创造最佳条件。”这款机器的研发过程也是孙继发破解豆芽生长密码的过程,花了近13年时间。 目前,全国采用这项新技术的有3万多个家庭,日产豆芽50吨至500吨的企业近百家,豆类芽菜年产总量达290亿斤,可拉动72万亩芽豆的生产。 据权威机构统计,世界豆芽年消费额3500亿元,我国年消费额700亿元,科华豆芽机占市场份额的70%。如今,孙继发生产的豆芽机系列产品已成为行业标杆,国家技术标准制定者,产品销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展壮大 帮助他人共享创业阳光 创业成功的他并没有忘记来自部队、战友、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激励。“现在,我就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摆脱贫困,实现人生价值。”孙继发说。 2013年,潍坊市共享阳光百名残疾人创业帮扶工程正式启动,孙继发负责提供设备、培训和技术服务,目前,已培训了513名残疾人,其中有多数人已经脱贫致富了。2015年孙继发参加了我市第一届兴农创业大赛,在大赛上,展示了由他发起的生态微循环豆芽菜公益项目,使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加入其中,实现脱贫致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