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62个新上工业项目不新增一亩用地
站南广场片区:加快推进核心项目进展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四个城市”建设
我市全面实施“清河行动”守护碧水清流
山东鼓励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专业化行政审批机构
我国三大体系保障法律援助质量
铁路部门推出购票积分兑换车票活动
增强服务企业的主动性
图片新闻
2017年1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62个新上工业项目不新增一亩用地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青州市委、市政府在新上项目中不新增一亩建设用地的做法,坚持了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底线思维,显示了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定力。着眼长远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青州市的做法值得称赞。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郑秀宝

  新上工业项目就要盖厂房,盖厂房就要新增用地。可在青州,新上马的62个工业项目,却没有新增一亩建设用地。
  山东超同步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是其中的项目之一,以生产智能伺服系统、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等为主,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4月份洽谈到10月份投产,这个投资6亿元,年产值达10亿元的大项目,建设周期不到半年时间。
  走进这个位于青州经济开发区核心位置的项目厂区,粉刷一新的外墙,来往穿梭的车辆,整齐忙碌的生产线,脚步匆匆的工人,无不显现出勃勃的生机。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的闲置厂房,空空荡荡,鸟雀乱飞,萧瑟荒凉。2014年建成后,受出口形势低迷影响,原投资计划被搁置,就这样闲置下来。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青州众多传统产业进入调整期,部分不能主动适应新常态、没有完成转型升级的项目,被远远地抛在了发展的后面,低效益低质量运行,有的甚至夭折。但他们仍然占据大量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占地几十亩,纳税一两分,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发展空间,还让许多优质新项目面临无地落户的窘境,成为制约发展的“包袱”。
  “我们今年只有344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如果所有的新上项目都用新增土地的话,最多能保障四五个大项目落地,根本满足不了高层次高质量发展需求。”青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刘文革介绍说。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青州在产业经济上做足“新”与“旧”两篇文章,集中表现为传统产业内的中低端产业淘汰、集中度提升、转型升级,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旅游业等新产业崛起。
  工业被赋予重要使命,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突出骨干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培育,聚力提质增效,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好项目越来越多,空间却越来越小。一方面是加快发展马蹄疾,一方面是土地容量根本放不下那么多好项目,让发展质量难以有效提升。从这个角度看,加快腾笼换鸟,才是谋划新的产业布局,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可行之路。
  腾笼换鸟,土地资源是关键。为实现土地的高端化、集约化利用,青州在产业更替和城市更新中,从产业政策、立项审批、规划建设等方面因势利导,通过盘活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厂房等促进空间优化,变发展“包袱”为转型优势,让一大批旧厂房通过变身“生”出了新经济。
  在这一措施推动下,今年4月份,超同步智能装备公司从原投资商手中把闲置厂房和周围的空地共280亩一起购买过来,经过简单改造就能投入使用,既减少了建设成本,又缩短了建设周期。这样一来,原投资商盘活了闲置资源,新项目实现了优质地段落户,青州增添了新发展力量,可谓一举三得。
  让超同步智能装备公司更高兴的是,通过盘活闲置厂房,他们节省了原计划三分之二的建厂资金,以及一半的建设时间,得以把更多资金和时间用于技术创新及生产经营,形成了新的竞争力。
  更多的优质项目,通过这一措施落户青州。投资3.36亿元的山东昶润电缆有限公司,通过盘活利用闲置车间,从落户到投产仅用了150天时间,创造了当地项目落地投产“新速度”。
  把闲置厂房和土地变财富,为老渠引新水、旧巢招新凤,并以此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青州仅通过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就引进投资100余亿元,新上高等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等工业项目62个。
  追求发展可持续,青州用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