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争做教育行业弄潮儿
18岁,让我们一起唱响那首青春的歌
用责任心和爱心铸就梦想
师生送“福”迎新春
用智潜心育人 用情立德树人
2018年01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智潜心育人 用情立德树人
——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工作纪实
  ▲山路难,难不倒勇敢的孩子们
  ▲赛跑




  □本报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卢志芬 王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发展教育事业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走进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都会被这里优美的校园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学术氛围所吸引。静怡、温馨、和睦、浪漫、青春浸润着整个校园,花开花落,育人无声。
  西临潍河,紧靠岞山,岞山中心学校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和现代化教学大楼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这座美丽的校园里,莘莘学子被浓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
  “发展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关爱和快乐;成就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教育的人生中,获得尊重、爱戴与幸福。”这是岞山中心学校校长陈丽丽的美好寄语。也正是得益于学校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生获得个性化发展。
青山碧水间矗立美丽校园
  精心育桃李,一路创辉煌。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创建于1952年,2014年9月1日正式更名为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岞山街道岞山中心学校,65年的风雨历程,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孩子能够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真的是太幸福了。”刘文强是岞山中心学校七年级学生刘玲玲的家长。“学校环境优美,校风廉洁, 是学生的学习天堂。”他如此评价孩子所在的学校。
  记者走进峡山区岞山中心学校,看到的是一幢幢漂亮的标准化教学楼拔地而起,听到的是一件件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被学生和家长津津乐道。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为直接的体现,岞山中心学校校园中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点,都成为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文化的表达,优美的校园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熏陶感染着师生,丰富净化着师生的灵魂,建设一个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
  可以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学科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均按标准配备齐全,田径场建有300米塑胶跑道,设有篮排球场地,体育器材配备符合标准要求。实验仪器器材齐全,摆放规范,账目清晰,账实相符。图书资料、报刊杂志的总量和生均数量达标,图书室内有明细、流水账及借阅记录;教育信息化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达到标准要求;通用技术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符合标准要求;设施设备管理与使用方面做到了各类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登记入账,账实相符,各类制度健全,管理使用规范……每一个办学条件的改善,都成为了学校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使之成为真正的德育阵地的铿锵写照。
严谨治学培育栋梁之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根据上级课程开设标准,学期开学前由学校教学部门拟定课程计划,由校行政会讨论研究,形成课程方案、教师分工、学校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学校七年级一班语文老师说:“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本着既要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科学地安排各学科课程,尤其是音体美等各项课程的开展,加强体卫艺学科组的建设,从人员配备、教学设施,实验场地等都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学校教学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一所好学校有一个好的专家领导团队和一大批好老师。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老师的师德修养与业务水平高低,决定了学生的成长高度与未来发展。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全街道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所有教师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学历合格率为100%,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05人,研究生学历2人,其中高级教师12人,潍坊市教学能手10余人,县区级教学能手30余人。在市、区优质课评选中有70余人获奖。
  好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学校管理以“校长本身的自我管理,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管理,普通教职工的培养管理,学生的教育管理”为基点。注重教师身心健康,用实际行动尊重和温暖教师,提升教师的自豪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形成一支敬业、博学、创新、奉献的教师队伍。选拔任用优秀教师到学校中层领导岗位,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建设一支“自主、合作、务实、创新”干部队伍,最终达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事事都规范”的目标。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校以校本研修为模式,积极构建学习、研究、交流等教师发展工作,加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的活动开展,注重互助合作,成果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下大力气组织活动为全体教师搭建课堂教学提高的平台,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在教师中营造比学赶帮的课堂研究氛围,激励教师深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新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形成共识,组织教师按照各类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为加强课程管理,学校建立了与实施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如教师教学规范、教研组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学检查管理规定、学生评价方案等。通过教学检查制度、教研活动规范等,加强沟通、监督与反馈,及时总结得失,对各种问题能够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效益。
德育教育新模式的深入实践
  “我很喜欢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接触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八年级学生王思思对学校开设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古诗文诵读课程》《传统节日课程》等,学生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并进行交流展示。学校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要成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那么,健全制度文化建设,是提高师生人文道德素质、展示学校形象、传承校园文化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构建了德育工作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孩子在学校里的事情都会回家讲给我们听,学校开设的礼仪文明校本课程,让孩子变得比以前更懂事了。”王新武的孩子在学校读七年级。学校开设的礼仪文明校本课程,通过画册、故事等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让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学生主动自觉的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到人人讲礼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加强理解,互相尊重,以教师的文明礼仪促进学生的文明礼仪,并把礼仪渗透到家庭和社会。
  德育工作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党、团、队组织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各项教育法规,以党员为示范群体,开展师德演讲、自查自纠等活动,建立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每月推出1名师德先进典型,并且不断丰富教职工的校园生活,让每个教师成为“有爱”的灵魂工程师。
  也正是因为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办学宗旨的深入实践,使得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动漫教育实验学校”、潍坊市五好“四点半学校”、峡山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峡山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优秀没有终点,梦想仍在远航。继往开来的岞山中心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踌躇满志,步伐铿锵,育春华秋实,培桃李芬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