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谭黎明
隆冬的安丘寒风凛冽,安丘市石埠子镇蒯沟村的冬暖式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新长出的草莓娇艳欲滴,长势喜人。市文广新局驻村“第一书记”李晓祥正带领社员们熟练地将刚刚摘下的草莓装箱,打包。“咱种的草莓,不使用工业化肥和农药,口味好,绝对的纯天然无污染,消费者吃着也放心。”李晓祥高兴地介绍,今年是草莓种植的第一年,喜获丰收,每斤售价18元供不应求。社员殷玉洪掰着指头粗略地算了一下:“按亩产6000斤算,今年怎么也要收入近20万元呢。” “我们村过去从事传统农业,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村里的青壮劳力纷纷外出打工,老人种不了地就干脆栽上杨树。一亩地十年才能挣一万元,只能勉强度日。”村干部殷德好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村基本农田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用来栽杨树,李晓祥称之为“懒汉经济。” “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一家一户的分散力量是有限的,已经不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将农民组织起来,大家抱团发展,通过合作化、规模化、产业化、公司化等多种形式,将小规模分散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使农业与市场有效结合,才能提升农业和农产品竞争力,夯实乡村振兴和农民致富的基础。”李晓祥说。 基于这些认识,李晓祥入村以来,创办集体股份合作社,吸引11户村民参社入股,并注重在适度规模和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先后投资40万元,吸引村民入股资金25万元,建成两座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石埠子镇特色农产品——草莓。 新建的种植大棚紧邻渠河,生态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水质纯净。草莓种植过程中,村民坚持蜜蜂授粉,自然成熟,没有使用工业化肥和农药,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好酒也怕巷子深,为了尽快打开销路,他们依托“‘第一书记’村农产品销售”微信群出售草莓,减少中间环节,现摘现送,最短的时间内把新鲜的草莓送到消费者手里。“过去咱农民土里刨食不挣钱,幸亏来了个好书记,让我们的有机农产品走向市场,转变成经济效益。”村干部殷德好说,虽然李书记驻村刚刚第一年,大棚草莓的种植业刚刚起步,但他深切地感受到村里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开始多样化,逐步与市场接轨,村民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据李晓祥介绍,预计5月份前草莓销售纯收益36万元以上,村集体可收益3.6万元以上,将彻底脱掉“空壳村”这顶穷帽子。按照这个思路,蒯沟村初步形成200亩金黄金优质桃木种植基地、300亩野生淡水鱼养殖基地和15亩有机草莓种植基地的规模,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