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刘坤 丁延峻 3月2日,早春暖阳普照。记者在潍城区乔铁村看到:村内道路硬化一新,干净整洁。崭新的红瓦办公房启用,房顶是一排排太阳能电池板,整齐划一。村外冬暖式大棚里,水肥一体化培育的有机西红柿,绿意盎然,长势喜人。 “要在以前,修路、扩建办公室是不敢想的事。赶上了国家好政策,村里脱了贫,村委也有了‘新家’,村民生活更是一年好过一年。”乔铁村党支部书记付建波喜形于色,他把刚刚过去的2017年称为乔铁村的“脱贫元年”,因为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乔铁村在各级帮扶下,彻底摆脱了贫困村的帽子,走上转型发展的新道路: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路2.8公里,并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将用了几十年的旧办公室翻新改造,同步建设了村民服务中心,开通了党建、计生、劳保、民政等多个便民服务窗口,村内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振兴,最终旨归是“人”。对于乔铁村来说,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同时也激发起了村庄和村民向前发展的内生动力。“别看这两个高温棚不大,收入很可观,就这一棚西红柿来说,过段时间上市,保守估计能收入7万余元,就我们村的实际来说,很不错了。”站在地头,付建波介绍起村里的新项目。 近年来,该区坚持扶贫大格局,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创新思路,精准施策,组织全区74个区直部门精准对接基础薄弱村,帮助引进各类项目100多个,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6个,新建文体活动场所21个,硬化整修道路100多公里,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560余万元,扶贫工作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今年2月,潍城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提出打造都市田园发展区,这给位于大于河上游的乔铁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年伊始,付建波已经在忙着研究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盘算着村内可流转的地块,想趁着土地延包政策利好,进一步扩大村内蔬菜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享受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