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来早 扶贫正当时 |
——诸城探索长效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
|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通讯员 李 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诸城市桃林镇阿洛子社区霜红蜜桃产业园内,该社区党委书记马为光正在忙碌不停:“你看,这些桃树枝子都得修剪、打理,为今年果树结出优质果做准备。”马为光眼前的这600多亩桃园可是阿洛子村的“花果山”,靠着它,阿洛子村摘了省定贫困村的帽子,他们还要继续用它来发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 阿洛子村位于诸城市的最南端,山岭地比较多,没有工业项目,但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特色农业。阿洛子社区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支持,整合社区原有果园,依托绿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资金补贴的方式建设霜红蜜桃产业园,将村中贫困户优先纳入帮扶范围。 “四年的桃树一亩地可以收2000斤霜红蜜桃,最便宜的时候也能卖到2块钱一斤,盛果期可达8000斤。如今,村里53户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农户,第一年给予500元返现,第二年1000元,第三年1500元,既解决了失地农户的生活问题,又可以减轻前三年不结果导致的资金压力。”马为光介绍说,在他看来,要让老百姓真真正正摆脱贫困,就要让他们切身参与到农业发展的大潮中,把他们“扶上马”,还得“再送一程”。 “俺加入社区合作社,可是赚大了。”桃林镇阿洛子社区居民马洪日激动地说道,阿洛子社区的人可以用土地入股参与收益分红,还能到园区打工,这让当地贫困户受益匪浅。“合作社一亩地一年给我1500元钱,俺自己还种了一块地,上边拨给我们扶贫的桃树苗,把专家教授请到现场做技术指导。我这一年加上自己在园区打工赚的,小两万块钱没问题。比以前这两亩来地的收入多了十好几倍。”马洪日乐呵呵地数算着他的账目。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诸城市树立源头治贫、稳定脱贫、长效扶贫理念,一方面围绕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做“加法”,另一方面配套完善托底公共政策做“减法”,大幅度降低贫困群众的生活支出,坚决打赢这场“硬战”。 针对部分贫困人口复杂的致贫问题和自身发展约束,诸城市多方发力,确保其生活稳定,享受到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该市着力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完善贫困户扶助、救助、保障体系。在脱贫攻坚期内,对已经脱贫的贫困户,坚持财政扶持、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社会保障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等原有帮扶政策不变。全市3000多户贫困户实现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零支出”,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防止脱贫户因教返贫、因病致贫,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