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广厦千万间”安居宜居俱欢颜 |
——访潍坊城投集团保障房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亮 |
|
□本报记者 于 菲 通讯员 段婷婷 伦峰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我市不断构建完善公租房政策体系,强化提升业务部门建设,帮助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困难家庭解决了无房住这个大难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高度评价。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潍坊城投集团保障房服务中心牢牢把握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困的宗旨,全面提升公租房精细化运营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国企使命与担当。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负责市直及中心市区公租房相关业务的潍坊城投集团保障房服务中心负责人李亮。 问:成立保障房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什么?在服务民生上有哪些作为? 答:根据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社会担当和责任,努力让更多的低收入困难家庭通过公租房政策,实现安居宜居的梦想。 保障房服务中心成立以前,很多低收入困难家庭不是找不到办理的地址,就是因为业务不熟悉,东奔西跑,往返多次,客观上造成了“办事难”情况的出现,让公租房政策难以更好发挥效能。 鉴于此情况,根据市深化国企改革决策部署,相关业务划归潍坊城投集团后,集团党委决定成立保障房服务中心,一是把办公地点迁至东方路福寿街以南繁华路段,开门搞服务,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方便群众对相关业务的办理。二是把公租房的政策咨询、家庭报名、资格预审、手续办理、选房交房,管理维修等业务全部整合到服务中心,实施“一站式”服务,让前来办理业务的人“进一次门”就能完成,进一步实现为民生、惠民生、服务民生。 问:服务中心成立后采取什么措施推进政策落地,保障群众需求? 答: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2016年以来,市直公租房保障范围一再放宽,由原来的低保、低收入家庭,陆续将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异地调动干部、军转干部、棚改拆迁居民、危房居住居民等纳入范围。 在扩大宣传方面,服务中心常年组织开展政策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企业、进创业中心、进大街小巷等“六进”活动,让这一惠民政策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了解,深入民心,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 在优化分配方面,考虑到过去“先审核后分配”模式时间跨度长,申请人员在等待过程中需克服的困难多等情况,服务中心想群众之所需、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进一步优化申报程序,创新推出“先配租、后审核”的预分配方式,申请人可直接到服务中心提供用工合同、身份证明、做出承诺后进行分配,同时向规定单位提报审批材料,加快分配效率,实现快速入住。截止目前,已接收的房源全部分配完毕,配租率达到100%。 在加强后续服务方面,充分考虑公租房房源分布范围大,缴费日期跨度大,租户大部分是弱势群体,且老年人居多等问题,先后采取事前电话通知、预约上门收取、小区集中办理等措施,截至目前,已上门服务1500余人次,努力减少了租户奔波之苦。 问:服务中心是如何保障公租房的高效管理运营的? 答:核心是构建完善高效的公租房精细化管理体制。 实施公租房巡查制度。定期对有公租房的小区进行巡查、走访,实地了解租户的住房情况以及租住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研究整改意见,现场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在日常的巡查过程中,发现个别小区公租房存在屋内墙皮掉落、漏水等问题,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对房屋进行维修,保证了租户住的安心、放心、舒心。 实施档案登记制度。在巡查的同时,对租户家庭、公租房质量、水电暖供应、小区物业管理等情况进行一一登记,确保有问题能发现,有问题能追溯,有情况能解决。 实施信息化平台一体化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更新房屋基本信息、申请人员信息、租户基本信息、轮候人员信息、租金收取信息等,为公租房科学管理调配提供准确、详细的数据支持。 目前,潍坊城投集团保障房服务中心拥有10个小区964套公租房,其中,低保低收入家庭457户,中等偏下及外来务工、新就业人员507户,配租率达100%,已累计为3000余人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为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做出了积极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