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群贤毕至话桑梓 凝心聚力谋发展
探索双创路径 激发活力之源
2018年04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贤毕至话桑梓 凝心聚力谋发展
——首届潍坊发展大会“文化名市主题对话”活动侧记
  张德修在对话会上发表演讲。 记者潘来奎摄
  姜在忠在对话会上发表演讲。 记者潘来奎摄



    □本报记者 潘来奎 邵光耀 张希丽  
  四月的鸢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4月2日下午,以“传承发展优秀文化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首届潍坊发展大会文化名市主题对话活动在金茂国际大酒店西子厅举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改革创新,加大投入,强化扶持,着力挖掘整理优秀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响亮文化品牌,着力推进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着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文化名市建设成效明显。
  对话会上,来自天南地北的乡贤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释放精神文化新动能,为故乡潍坊发展建言献策。
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
再造潍坊文化新优势

  纵然相隔万水千山,故乡都是永远的根。原人民日报社编委、海外版总编辑张德修说,有四种味道,是我这些年来感受最深的潍坊印象。第一种味道就是泥土的味道,泥土是故乡的味道。潍坊土地肥沃,人杰地灵,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源地,也是现代农业“试验田”,有着众多的农业领域中国驰名商标,乡村振兴走在了全国前列。第二种味道是文化的味道,文化是历史的味道。古代文人偏爱潍坊,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潍坊的文化自信。潍坊政通人和,经济发达,现代潍坊人有了强烈的文化自觉,文化是潍坊发展之魂。第三种味道是海洋的味道,海洋是梦想的味道。潍坊融合了齐鲁文化的优秀特点,脚踏实地、富于开拓是潍坊人最突出的特征。潍坊有国家级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这是潍坊人的创新自信,与世界竞争的自信。第四种味道是汗水的味道,汗水是实干的味道。潍坊是富有梦想的地方,滨海在盐碱滩上崛起一座新城,这是勤劳的潍坊人民实干干出来的。
  谈到文化名市建设,张德修说,文化要发展,就要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融合在一起,总结出潍坊文化发展的内涵。潍坊文化是厚重的文化、革命的文化、创新的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形成潍坊新的标志和标签,把潍坊这块牌子打出去。在新兴文化产业培育方面,张德修表示,文化要和市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指引,要和现代互联网市场充分融合起来,发挥文化场地、文化产品的活力,以适应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不断变化。最后,张德修表示,潍坊的文化优势在于有厚重的文化、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有新时期革命文化和创新文化,潍坊人的厚重、创新苦干和豁达应该成为新时代潍坊走出去的标志。
利用独特文化资源
推进文化名市建设

  “昨天我回了趟老家昌邑参观了丝绸博物馆,虽然祖辈就从事丝绸加工贸易,但是丝绸是怎么生产的,如何进行海外贸易的,以前并不清楚。这次参观对我震撼很大,也对家乡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话会上,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香港新闻联会主席、香港潍坊同乡会名誉会长姜在忠深情讲述了回乡见闻。
  姜在忠从宣传角度,为文化名市建设建言献策、把脉支招:一是在尊重各县市区文化活动的前提下,加强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统筹,突出潍坊名片、潍坊品牌。近年来,潍坊各县市区掀起了文化宣传的高潮,如寿光的蔬菜节、高密的红高粱文化节、青州书画节等等,但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没有集中用力,抱团发展,可以发挥潍坊市的统筹引领作用,形成合力。二是希望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把中国书画节做大做强。建议出台一系列措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定价体系,树立行业权威,通过持之以恒举办高水平书画活动,形成长效机制。书画家、艺术家和收藏家们都要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从而扩大中国画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促文化名市建设。三是要注重发挥文学艺术手段的运用。借助潍坊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题材,创作一批文学艺术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刻画、描写和冲击,强化人们对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进而宣传潍坊形象。当年,一部《闯关东》塑造了山东男人的形象,一部《红高粱》塑造了山东妇女的形象,希望潍坊也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一提到潍坊就能想到自己的文化名片。
  演讲最后,姜在忠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港媒作用,宣传潍坊、回报家乡,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坊、走近潍坊、爱上潍坊。
坚持文化自信
推动文化惠民

  “看到家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我感到非常自豪。潍坊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潍坊的发展已经步入了快车道。”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翰林书法院院长张家纬表示。
  谈到文化名市建设,张家纬说,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名市建设必须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就是生产力,它可以创造价值。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要完善和加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文化场馆、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和基层,实行文化惠民工程,重心进一步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开展全民性文化活动,文化名市建设要像普及全民健身一样,开展全民文化活动,通过群众自我教育,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调动起群众的参与热情。鼓励艺术家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进行创作,以产生更多的精神食粮,用来服务群众。保护文化遗产,要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严峻形势,同时,做好“古为今用”,发挥文化遗产的重要教育意义。文化产业是个大产业,是支柱产业,要完善和落实好文化产业政策创新机制、深化文化领域改革。要理顺文化市场,加强监管,使文化产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新型文化业态,让文化与其相关的产业深度融合,向着更广更深的层次发展。
集聚人才之火
共建文化品牌

  对话会上,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副主席王承典情真意切地提出了他对文化名市建设的几点建议。文化的崛起,凭借人才的支撑,要广纳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有志之才汇聚潍坊,共话文化发展,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让人才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放得开,干得成,在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政策上扶持,真正实现人尽其才。要搭建文化建设的平台,让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文化设施、文化平台广泛建立,为文化名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良好氛围。扶持个人博物馆建设,集聚社会上的闲散资金,挖掘潜在的文化创新人才,积小成多、积沙成塔,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干大事。我也不忘乡土情,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让潍坊的文化名片叫得响、打得亮。
  “人才是建设文化名市的源泉和动力,谁抓住了人才谁就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和优势。潍坊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要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力量,为人才的发展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提供更优厚的条件,激发潍坊文化发展的新动能。”王承典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