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盛会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盛会聚焦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2018“一带一路”国际商贸及产能合作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活力城市联盟”启动仪式举行
我市将对全市桶(瓶)装饮用水企业进行专项验收检查
第三届民博会尽展民间艺术独特魅力
春光明媚风筝起
传统文化沁鸢都 艺术之花竞芬芳
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8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文化沁鸢都 艺术之花竞芬芳



    ——多视角看第十一届文展会的文化包容共荣
  □本报记者 刘晓杰
  广西苗族蜡染、吉林满族剪纸、浙江清刀木雕、福建木雕、陕西汪氏皮影、河南土布捶草印花、潍坊刺绣……第十一届文展会可谓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大集合,每一件展品都融入创意创新元素,让传统产品更富时代感。
  一大批融入时代精神、传承创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产品作为主角登台,透视出了我市文化市场的深厚根基和巨大空间,彰显了潍坊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创新与内涵。来自全国多民族的差异性、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力。
捶草印花
明清印染技艺的再现

  “快看,这块布好神奇啊!”在文展会民间艺术精品展区,市民围在河南土布捶草印花展台前,欣赏着、抚摸着悬挂的印花布,不时发出啧啧称赞。
  “我们这种古老的印染技艺起源于明清时期,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独一无二,极具地域特色和艺术价值。”68岁的朱秀云是河南省土布捶草印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前来参展的市民介绍。捶草印花是当地的一种印染技艺。采来“芊棒棒草”,把它们夹在白棉布中间,用棒槌敲打,草儿的汁液慢慢渗进棉布中,一会儿工夫,草叶形状的图案就印染在了布上,充满自然的韵味。
  “我希望通过来潍坊参加展会,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捶草印花技艺,也希望可以传承下去。”朱秀云说。展会上,一件件捶草印花作品仿佛诉说着民间手工技艺的闲适与诗意,表达着农耕文明的恢宏与静美,凝望花花绿绿的布面,仿佛能听到大自然天籁般的歌唱。
潍坊刺绣
一针一线融入潍坊文化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唐代诗人罗隐将刺绣这门传统技艺描述得优雅灵巧。在文展会上,我市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银凤在现场,一针一线认真地向市民展示着潍坊的刺绣文化。
  “潍坊刺绣是鲁绣的分支,为潍坊地区代表性刺绣,源于明清时代。2006年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李银凤介绍道。     
  潍坊刺绣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绣工精细,物象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从民国时就畅销日本、加拿大和中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多年的刺绣经历和对刺绣的热爱,让李银凤大胆创新,将潍绣的大气、粗犷与南绣的细腻相结合,融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于其中,形成了现代潍绣的新风格。“每年的文展会,我都会来,每次都有很大收获。”李银凤说,文展会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可以让创作灵感无形之中迸发出来。
陶瓷陶艺
让艺术薪火相传

  “能来潍坊参加展会,可以让我们的陶瓷陶艺作品的创作精髓展示给潍坊市民,可以让我们的陶瓷文化在这里相融共生。”今年44岁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赵景平告诉记者。陶瓷花瓶、陶瓷壁画、陶瓷茶具……在赵景平的展台前,他的一件件艺术品精湛、细腻,在古色古香的展柜上摆着,就像是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故事。
  “每件艺术品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一样,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和创意。希望在这里展示我们的陶瓷文化,同时感受潍坊文化,让陶瓷文化和潍坊历史人文等融合,也希望我们的陶瓷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赵景平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