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塑形 以家风“铸魂” |
山东潍坊打造“乡村振兴巾帼模式” |
|
|
编者按 4月17日,《中国妇女报》在头版刊发题为《以产业塑形 以家风“铸魂” 山东潍坊打造“乡村振兴巾帼模式”》的重点报道,聚焦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潍坊巾帼模式”的经验做法。本报现予以转发(有删改),以飨读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省委书记刘家义不久前表示,山东作为农业大省,要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两会闭幕后不久,我市随即印发了《2018年潍坊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计划》。市妇联主席田素英介绍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潍坊市也要打造出“潍坊巾帼模式”。 “新农民”的回归 潍坊十大“最美女创客”宋会灵告诉记者,她感到潍坊农业大发展的“春天”又要来了。 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就职于天津电视台,后又从事房地产工作的宋会灵,在2014年毅然辞去工作,回到丈夫的家乡——潍坊寒亭区承包了10亩地,忐忑地种起了西瓜。 宋会灵始终告诉自己,要做“新农民”,做农业也要“与时俱进”。她为自己的西瓜创建了品牌,决定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品牌推广。她把故事的脚本写好,又请人配上了色彩丰富的漫画,一本薄薄的《小乐的故事》就诞生了。一年后,宋会灵又推出了《小乐的故事》续集,再次广受好评。宋会灵的“小乐西瓜”也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从单价6元/斤涨到现在的12元/斤,从销售额不足10万元到如今的800万元。 像宋会灵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回归农业,正落实了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要求。市妇联也加大了对返乡下乡创业女性的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主动与组织、人社、财政、农业等相关单位对接,在资金、政策、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服务女性人才,让她们“回得来”“留得住”。 近几年,市妇联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女创客”“女大学生创业新星”和“巾帼大师”等创评活动,将返乡下乡创业女性纳入重点推荐对象,深入挖掘培树返乡下乡创业优秀妇女人才,积极营造返乡创业氛围,增强女性人才荣誉感和妇女创业信心。同时,对妇女创办的、有发展前景的、带动力强的21家企业择优给予市级贴息扶持,对15家企业给予巾帼创业贴息扶持,省市共贴息资金109万元。同时,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加大女带头人培训力度,大幅提升农村妇女致富能力。截至目前,潍坊全市已举办电商培训班187期,培训村(社区)妇联主席、创业带头人及贫困妇女6945人。 田园综合体的兴起 3月21日,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赵霞又完成了一件大事——与以色列方签订了合同,将在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引入“莫沙夫模式”,打造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生态小镇、田园综合体。 2006年,赵霞跟随丈夫刘向东回到洼里村,创立了玉泉洼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带领洼里村从落后村发展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赵霞并不满足,一心想把洼里村建成一个新型农业社区。最近引进“莫沙夫模式”,进一步加快了“田园综合体”的步伐。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为此,市妇联积极引导妇女实现技术创新、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引导“双创”妇女主动适应新形势,促进技术和产品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同时,助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特色产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创新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做优做精农业体验、休闲采摘、特色民宿等业态,着力建设农业综合体、田园综合体。 促文化振兴,铸乡村振兴之“魂” 市妇联正以家庭文明为切入点,以家风促村风、民风、政风,为实现乡村振兴“铸魂”。 截至去年底,安丘市共评选出“巾帼美家”示范户3000户,以“家人美”“庭院美/居室美”“环境美”为评选标准的“巾帼美家”,涵盖了安丘市城乡家庭,以家居环境净化绿化美化,家庭成员文明素养提升为重点,号召妇女及家庭通过打造家人美、庭院(居室)美、环境美最终实现“家美人和”的行动目标。市妇联以安丘市为试点,在潍坊全市范围内实施的“巾帼美家”行动,以“美化生活环境、弘扬优良家风、建设家庭文化、创造幸福生活”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移风易俗、绿色低碳、诚实守信、志愿服务,引导群众婚丧嫁娶文明节俭,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市妇联还把工作重点放在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连续举办多届妇女创业项目展示会和巾帼大师创评活动,为的就是弘扬工匠精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吸引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依靠文化项目居家创业就业。另外,农村妇女素质提升工程也在积极实施中,以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乡风文明。 2017年,市妇联组织志愿者讲师团深入农村、社区,开展婚姻家庭、科学教子、家风家训等内容的培训共计1000多场次。潍坊市巾帼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广泛开展了“四德歌”、广场舞培训、家庭才艺大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了一批各有特色的巾帼志愿服务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