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建市7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忆往昔岁月峥嵘稠
潍县战役的启示
2018年04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忆往昔岁月峥嵘稠
——潍坊建市历史回顾



  1948年4月2日,潍县战役正式打响。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攻入潍县城,27日,潍县解放。29日,潍坊特别市建立,城市接管工作全面展开。
  潍坊特别市建立与接管,是我党在华东地区收复较大城市的开端和试点,如何做好接管工作,对于总结和探索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接管之后,特别市委、市政府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千疮百孔的旧潍县城改造建设成了一座蒸蒸日上、充满生机的新城市。更为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套接管与改造旧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党组织培养输送了大批城市工作干部。
  作为一级行政区划,“潍坊”这一名称也从此诞生。
  解放在即
接管工作迫在眉睫

  接管潍坊之前,我军已在张家口、邯郸、哈尔滨、石家庄等几十座大中城市取得了一定的城市工作经验,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城市政策。潍县战役打响之时,解放战争已处于后期,大中城市的解放、接管工作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重视和加强党的城市工作。1948年2月,中央先后印发了《关于恢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中央关于注意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的指示》,要求全党将注意力引导到城市工作上来。而潍县是我党在华东地区收复较大城市的开端和试点,对于总结和探索城市接管工作的经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潍坊接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从1948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华东局就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直接组织领导对潍坊的接管工作。4月初,华东局预先组建了潍坊特别市委,为接管潍坊准备了干部力量,对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和机构设置进行过多次调整,决定由时任中共中央委员、华东局财经委员会书记兼财办主任的曾山任市委书记,整个城市政权的机构设置,完全依照大城市的规格实行三级制,即市、区、街道(城郊设乡)三级。同时,又决定市政府和军管会下属的对口部门合署办公,并设立了新华社潍坊支社和《新潍坊报》报社两个新闻机构,便于总结和宣传城市接管工作经验。
  曾山就任潍坊特别市委书记之后,便对潍县立即展开了调查研究,组织人员整理《潍县初步调查材料》和《潍县的经济》等材料,广泛收集有关潍县军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报,使接管干部入城之前就对潍坊各方面情况有比较充分地了解,从而保证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月24日傍晚,我军攻入潍县西城,前线指挥部通知市委当夜率领干部进城。4月29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将以潍县城为核心包括周边村镇在内的区域定为潍坊特别市,直属华东局领导。全市设县城市区、东关市区、南关市区、北关市区、坊子市区和望留中心区共6个区。同时,由于潍坊附近出现了2万多平方公里、200万人口左右的新解放区,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这片新区划为昌潍区,并先后于6月、7月成立了中共昌潍地委会和昌潍行政专员公署。此时,地委和专署机关设在昌乐县城,辖益临、昌乐、安丘、寿光(后改称寿南)、潍县(望留一带)5县。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
  1950年5月,昌潍专区党政机关由益都县城迁至潍坊市,潍坊市并入昌潍专区,地专级潍坊市建制撤销。
  1967年3月,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
  1969年12月,临淄县划归淄博市。
  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归青岛市。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潍坊名称,实行市管县体制。同时,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原潍坊市(县级)和潍县析置为潍城、寒亭、坊子3个区,益都、寿光、昌乐、临朐、昌邑、高密、安丘、诸城、五莲9县。
  1986年3月,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
  1987年7月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市。
  1992年,五莲县划归日照市,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成立。
  1993年,寿光县改置寿光市。
  1994年1月撤销安丘县,设安丘市。5月,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增设奎文区。6月撤销昌邑县,设昌邑市。潍坊市时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4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昌邑、高密6市,临朐、昌乐2县。
  1995年,设立潍坊海洋化工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海化区),后更名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简称滨海区)。
  2003年,设立潍坊出口加工区。2011年1月,潍坊出口加工区升级为潍坊综合保税区。
  2007年,设立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简称峡山区)。
安定秩序
迅速恢复生产生活

  潍县刚解放时,城内大街小巷满目疮痍,到处是残垣断壁、瓦砾、弹坑、土堆、路障和敌人的尸体,人心浮动,社会秩序很不稳定。针对这些情况,市委、市政府特别强调入城接管工作首要任务就是整理市容,安排群众生活。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领工作人员和军管人员在尚未散去的硝烟中,着手清理街道。在接管干部的带动和感染下,广大市民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到清理大军中,三天之内掩埋尸体两千多具,还拔除了地雷,拆毁了工事,恢复了交通。
  由于敌人长期破坏,此时城内百姓生活困难重重,缺吃少穿,居无定所。很多工厂、商店停业,失业人员流落街头。为了解除市民的顾虑,市委书记曾山主持召开了潍坊工、农、兵、学、商各界群众代表300余人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会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善后救济委员会,调拨了50万斤粮食,筹集了大量衣服被褥救济灾民。为了解决灾民住房被毁无处安身的问题,市政府发动群众清理原来的房屋,扒拆倒塌的城墙、碉堡和工事,又救济了部分砖、草、木料,先后盖起了上万间新房,使3000多户无家可归的市民有了住处。市政府还用以工代赈的办法,组织群众平弹坑,修道路,给我军拆洗军衣和被褥,以活定额发给粮食。仅城关、东关、南关、北关等4个市区参加拆洗军衣、被褥的群众就有7000多人,既支援了前线,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
  秩序稳定之后,恢复发展生产成为头等要务。为此,特别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若干得力措施,如接收官僚资本,发展交通通讯,重视核心工业的接管与改造等等,有步骤地消除工商界的思想障碍,尽快推动工厂开工、商店开业,多方解决工人就业等问题。5月14日至16日,特别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了工商界、机械和纺织界座谈会,宣布返还国民党官办银行存户的全部存款,返还敌匪霸占的各民营企业的厂房、工具和原料,免征新解放区1948年营业税,鼓励工厂开工、商店开业,解决市场物资供应和工人就业问题。这期间,特别市委、市政府先后接管了坊子煤矿、潍县发电厂、坊子电气公司、廿里堡烤烟厂等矿山、工厂,公开党组织,建立工会,组织工人复工。
  为了解决部分工商业者资金困难,市政府通过银行发放商业低息贷款、工业低息贷款,甚至同华东财办、华东野战军总部联系产品,通过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办法,扶持企业开工生产。通过一系列措施,很短时间内,城内大部分工厂机器重新转动起来,商业也呈现出了繁荣景象。
总结经验
倾力支援新城市建设

  解放一座城市,绝不仅仅是对城市的军事占领,更重要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为此,中央军委和山东兵团要求各参战部队坚决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各参战部队在战前开展了系统、细致的政策纪律教育活动,从道理上搞清楚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重大意义,纠正各种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每个干部战士都作出保证,订立公约,相互监督,确保城市政策纪律执行到位。潍县解放期间,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做到了一丝不苟、秋毫无犯,入城战士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戴。
  解放军入城后,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群众的疑惧心理迅速消失,街上的人群日见增多,不少人主动与解放军战士亲切攀谈。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总结说:“打潍县,我们严格执行了城市政策,使我们得到了很重要的收获:一、物资没有破坏,使我们的财政收入增加了100亿元(北海币),也给人民减轻了100亿元的负担。二、机关没有搞乱,国民党的全部文件都得到了。三、由于我们没有乱捕、乱杀,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瓦解了敌人,增强了革命力量。”山东兵团所属部队严格执行城市政策、纪律的实践,为以后攻打济南、上海等大城市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受到中央军委的重视。聂凤智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此后,无论攻济南也好,战上海也好,华野首长都要强调:‘要像打潍县那样,光荣地进去,干干净净地出来,做到军政全胜。’”
  此后,潍坊接管工作顺利展开,不仅为后来潍坊的建设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济南及整个华东地区的城市接管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潍坊特别市与昌潍专区一道,在支援解放战争、输送接管干部、开展宣传慰问活动等各个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华东和全国革命战争形势的发展,潍坊各级党组织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动参(动员参军)支前高潮。如1948年8月我军备战济南战役,老区各县如益寿、临朐、诸城、昌南、昌北、淮安等地,调集大批民工,组成担架队、小车队、担运队等支援前线。1949年4月,为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潍坊各县共出民工万余名,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1948年12月,华东局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决定抽调1.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并明确分配给昌潍404名,潍坊特别市294名,要求昌潍地委抽调的干部组成半套地委、5套县委的班子,潍坊特别市委抽调的干部组成3套县级班子,昌潍地委和潍坊特别市委均超额完成任务,1949年春,干部们跟随人民解放军南下上海、浙江、福建、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等南方各省,支援开辟新解放区的工作。全国解放后,大部分南下干部留在了所在的南方城镇乡村,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薛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