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持新发展理念 实现高质量发展 |
—昌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四个城市”建设 |
|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立足新时代,着眼高质量,昌乐按照县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任务目标,今年确立了“612”思路举措,聚力动能转换、县城提升、乡村振兴、生态改善、全面小康、强基固本“六项重点”,抓牢项目推进、资源争取“一个支撑”,强化改革创新和作风建设“两项保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昌乐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 聚力“六项重点”,为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聚力动能转换,加快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昌乐新能源汽车产业捷报再传,总投资30亿元,去年11月开工建设的汉唐中能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将于4月底试生产,该项目不仅是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关键支撑项目,更是昌乐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战役。围绕产业强市建设,昌乐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做活做大特色产业、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在新增长点培育方面,紧紧抓住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被纳入全市“四区四基地一通道”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年内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同时,加快推进新材料、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扩大规模。在传统产业提质效方面,谋划了数字打印介质新材料项目等77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按照高端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聚焦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造纸包装、黄金珠宝、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四新”改造,实施“五大行动”,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在做活做大特色产业方面,强化政策、平台承接和组织保障,推动特色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迈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突出抓好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力功能提升,全面展开城市建设新布局,全力提升城市品质。 穿行昌乐城区,沿途望去,清流绕城,满目苍翠,一幅美丽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宝都昌乐更加宜居。 近年来,昌乐按照潍坊市“七城一体”总体布局和品质城市建设要求,以撤县设区为统领,高起点编制“一山两河一轴两片区”发展规划,以首阳山,丹河、桂河为关键节点,以宝通街为轴,以九龙湖片区、月亮湾片区为双翼,突出产业体系、创新体系对接融入中心城区,推动昌乐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发展。特别是实施首阳山、方山、谢家山生态修复,加快丹河、桂河滨水景观带建设,打造“三山叠翠、两水贯通”的潍坊西部花园、昌乐城市绿心、老百姓的公园。积极推进30平方公里的月亮湾、九龙湖两大片区规划建设,布局科教、康养、文旅项目,努力建设产城融合、山水相依、“三生”和谐、宜居宜业现代城市。 在昌乐城市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棚改是关键一子。在去年第一次整建制彻底性完成北关、九龙湖等9个片区、4000多户棚户区居民搬迁的基础上,今年3月,又启动了永康、耿王片区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实现两个片区871户的顺利搬迁。以此为突破,昌乐在城市发展上进一步强化产城融合,着眼聚集人气、留住消费,推动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活力。加快完善商贸服务设施,发展城市工业综合体,建设餐饮、购物、娱乐等高端消费中心,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聚力乡村振兴,抓住关键系统推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昌乐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创新转化,形成了以“六个三”为核心的“昌乐方案”,即严守精准脱贫政治线、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生态环境红线“三条线”,推动人才、工商资本、公共资源“三下乡”,突出特色产品、新兴业态、新型主体“三培育”,加快生态经济带、田园综合体、美丽和谐乡村“三建设”,开展打霸治痞、人居环境、陈规陋习“三整治”,落实组织力提升、短板攻坚、抓亮点创新“三保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由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1亿元的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已完成1000亩土地流转,主要发展樱桃种植、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目前,已栽植3-5年树龄的樱桃树5000余棵,项目二期还将发展樱桃加工、民宿餐饮和文化旅游,在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致富,该项目争取打造成全市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样板。滴禾绿田田园综合体项目就是昌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推动工商资本下乡的生动实践。 昌乐将加快构建“一山一路一河一库”的农业农村发展格局,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合作社示范区、示范农场14家,新流转土地1.5万亩。重点抓好五图庵上湖、红河城市园丁、营丘太公樱园、白塔原乡农庄、鄌郚伟圣、乔官五棵松等田园综合体建设,年内每个镇(街、区)至少建成1处“新六产”示范工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提升180个美丽乡村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4个美丽和谐村建设工作,确保年底全县美丽乡村覆盖率达60%。 聚力生态改善,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昌乐县城东部的首阳山原来满是废弃石坑,山体裸露。而今模样大变,春日里,整座山绿意葱茏,侧柏、黄栌、杨树等绿植迎风伫立,而风景区旅游路两侧更是绿草铺地,鲜花盛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景。自去年以来,昌乐开始大力实施首阳山治山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推进废旧矿坑、破损山体、低丘缓坡的整治修复,带来山体的巨变。目前,已先后栽植树木20余万棵,完成栽植面积1000多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昌乐坚定绿色发展方向,坚持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按照中央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落实《潍坊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工业固废处置场所建设,妥善处置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积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全面深化“河长制”,开展“河畅、水清、岸绿”专项行动,提高农村饮用水安全水平。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提升和监管,全面展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持续推进废弃矿坑、破损山体、低丘缓坡整治修复。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净土、洁田行动,加强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聚力全面小康,补短板守底线,不断提高共享发展水平。 优化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推进智慧停车项目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城乡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让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今年年初确定的2018昌乐十大民生实事,涵盖教育、文化、城乡建设等民生领域各个方面,桩桩件件都办到了百姓的心坎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发展中,昌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脱贫攻坚方面,今年重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抓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建立精准脱贫长效机制。在民生实事方面,优先发展教育,突出抓好教育质量,秋季开学前完成21所农村中小学建设改造,新建乔官初级中学和城区两所公办小学、两所公办幼儿园。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进健康昌乐建设,实施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争创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县。安全稳定方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坚决遏制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开工建设县文化中心项目,抓好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火山小镇、金宝莲花山小镇、方山蓝宝石小镇、梦金园黄金小镇、仙月湖生态田园小镇、庵上湖农耕文化综合体,全力助推文化名市建设。 聚力强基固本,推动基层党建创新,为新时代新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提升基层组织力,关键在农村党组织书记。在今年3月举行的昌乐县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会上,广大农村党组织书记从政策法规、党性观念、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学习,政治意识、服务本领和履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次培训也成为昌乐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抓基层、打基础,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固本之策。昌乐着眼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组织、队伍、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在组织力提升方面,把今年作为“基层组织力提升年”,深入实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拓宽发展党员路径,积极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在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中增进干群关系,增强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在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方面,继续实施“党员全员进市县党校培训”计划,年内实现全覆盖,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深化规范化建设方面,抓好落实和深化拓展,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规则办事、依程序决策,带动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各个领域的规范化。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方面,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切实守住第一道防线。持续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打霸治痞”专项行动,培育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抓牢“一个支撑”,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深入实施“产业兴县、工业强县”战略,昌乐县将2018年确定为“项目推进、资源争取年”,举全县之力推进“五个一批”,用项目搭起发展骨架,全力推动昌乐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走在前列。 在实践中,昌乐坚持“五路并进”:“按图索骥”——有效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策划实施一批;“定点爆破”——着眼后续发展,抓紧确定一批;“筑巢引凤”——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快马加鞭”——加快在建项目,强力推进一批;“补齐短板”——直面问题项目,尽快破局一批。 围绕“五个一批”的要求,昌乐县积极走出去、主动走上去,以一整套高效顺畅的工作体系来作保障,分层次组建专门招商队伍负责对外招商:注册成立了昌乐县招商发展公司,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招商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牵头成立了6支重点产业招商分队,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开展重点产业招商活动;成立了比德文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7个特色园区专业招商分队,围绕特色园区进行专业招商;下达招商引资指导性任务目标,围绕昌乐的主导产业、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园区和各类专业招商分队(公司),科学合理分解全县招商引资任务,推动全县掀起招商引资新高潮。同时,通过“重点产业投资扶持22条”、“招才引智17条”等真金白银政策措施,从用地、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打造“功能高地”“政策洼地”,努力吸引更多的资金、汇聚更多的资源。此外,该县还主动对接国家政策调整,把县域发展、产业转型纳入到国家、省、市发展大框架,盯紧新的政策和信息,积极推进项目策划、包装和上报,围绕棚户区改造、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现代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发展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项目,争取更多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在“谁发展支持谁”“谁支持发展支持谁”的鲜明导向下,昌乐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高质量发展主题下企业聚集的“洼地”和投资兴业的“沃土”。3月19日上午,昌乐县举行2018年首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80万吨高级瓦楞原纸、英轩重工智能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等总投资12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包含其中;4月3日,在首届潍坊发展大会昌乐籍在外知名人士恳谈会上,昌乐县又与上海山东商会、西藏山东商会等5个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投资26.1亿元的16个“三招三引”项目进行了签约…… 强化“两项保障”,为高质量发展劈山开路 无论是聚力“六项重点”,还是抓牢“一个支撑”,要想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没有改革创新和作风建设作保障,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昌乐按照活力城市建设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在发挥市场“无形之手”作用的同时,更注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开发区开发、重点产业培育服务、重点片区开发、金融创新、国有土地收储、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国有资产运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审批等十项改革创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政务服务的效能。比如,该县正在推行的“一窗受理、全科政务”改革,率先实现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一窗集成受理,分类联办审批,统一窗口发件”,成为全省“一窗受理”改革的先行者,为全国基层治理培训班提供了现场。今年,昌乐全面深化这一改革,创新推行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审批运行机制,建立起“一窗受理、多评合一、联合踏勘、多图联审、联合测绘、集中收费、统一发证、联合验收”全流程服务链条,通过适度容缺、提前介入,让本属于下一环节的材料审查提前进入流程,大大缩短了手续办理时间,避免了企业“多次跑”“重复跑”。最近刚办完环评手续的潍坊泰利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邢保国深有感触:“以前听说环评办理需要一个多月时间,环评文件编制非常繁琐,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除了政务效能不断提升外,政府部门的其他服务也日益改进。从去年3月开始,昌乐县以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针对一些突出遗留问题、尖锐现实矛盾,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搭起干事创业的舞台、摆开比学赶超的擂台、提供群众评判的看台,在全县上下凝聚了作风建设要“打在人上、落在事上”的思想共识,锤炼了面对“硬骨头”“是非地”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良好作风,把成效体现在维稳攻坚、项目攻坚、细微服务和便民惠民上,成功打赢矿产资源整治、违法建设拆除、棚户区改造“三大攻坚战”,群众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今年,昌乐将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用更严更实的作风来保障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四个城市”建设和县里确定的“六项重点”,继续按照“打在人上、落在事上”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搭建作风平台、树立鲜明导向,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目前,该县各级各部门正立足实际,认真开展建立目标清单、项目清单、问题清单“三个清单”和“担当作为、创争一流”任务目标公开承诺、进一步实施“寻标对标提标行动”等作风建设各方面工作,持续深化“三大攻坚”,着力在巩固、提升、拓展上下功夫。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主题,而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昌乐将紧紧围绕既定的思路举措,以更加务实、更加高效的作风,在新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文统筹:昌乐县委宣传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