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
——我市建市七十周年交通发展侧记 |
|
□本报记者 于哲 七十年前,潍坊交通路面狭窄,县、乡道路坑坑洼洼,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封闭落后的交通让这里显得萧条与荒凉;七十年后,品质城市建设绘就大交通枢纽蓝图,我市“抢滩”区域互联互通新时空,嵌入“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规划,奋力实现快速高效、立体互联的现代交通网络,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联通大交通格局,正在为潍坊交通枢纽城市展现更加广阔的未来。 七十年风雨砥砺,七十载春华秋实。一路走来,潍坊交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潍坊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机场已开通14条国内外航线;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中有5条高铁在此交汇,京沪高铁二通道将打造“到北京1.5小时、到上海2.5小时”的快速通道;机场迁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交通的变迁,不仅引领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荣耀与崛起。
迈进高铁发展新时代 潍坊,解放前称潍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一向是胶东半岛交通军事重镇。潍坊近代发展就与胶济铁路修建有着密切的关系,1902年,德国人将胶济铁路修筑至潍县,潍县辟为商埠。潍县火车站作为胶济铁路上的大站,其欧洲古典教堂式建筑,一直沿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1948年4月29日,潍坊建市。1949年10月1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潍坊彻底告别这段屈辱的历史,自此踏上辉煌发展的七十年。而这条历史悠久的胶济铁路,如同贯通潍坊的一条钢铁血脉,默默见证着这座城市七十年的沧桑巨变,七十年的厚积薄发。 大路朝天。2018年4月4日,潍坊高铁北站,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施工工人正熟练地将一个个成组式钢桁架吊装到位,标志着该站站房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潍坊高铁北站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通行效率最高、基础配套最优的集客、货运为一体的高铁综合枢纽之一。济青高速铁路作为横贯山东半岛的交通大动脉,将从这里穿城而过,贯通省会济南与沿海城市青岛,此高铁全线长3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总投资520亿元。高铁北站的建成,将带动潍坊形成衔接北京、上海、济南、青岛、烟台等方向的客运线路大格局,到北京约1.5小时,到上海2.5小时,与济南、青岛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到2025年,济青高铁、潍莱高铁、京沪高铁、环渤海高铁等高铁在潍坊互联成网,潍坊将成为北连京津冀、南接长三角、东邻青烟威、西接省会济南的铁路“米字路口”、高铁发展重要枢纽城市。同时,根据《潍坊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潍坊北站还将成为未来潍坊中心城区至滨海轨道R1线,至新机场R2线和地铁1号线的换乘中枢。届时,潍坊将实现“地铁”“城铁”“高铁”高效无缝联接。 砥砺奋进。1997年10月,青临铁路投入托管运营,标志着我市实现了县县通铁路的目标。潍坊市建市70年来,我市地方铁路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益羊铁路、青临铁路、大莱龙铁路三条地方铁路,境内地方铁路及铁路专用线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为进一步推进实施铁路提升工程,构建现代铁路运输网,根据我市交通运输“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底,我市还将推进实现环渤海快速铁路、济青高铁、胶济客专、潍莱城际、潍日城际铁路“四横一纵”客运网络布局;德大铁路——黄大铁路——大莱龙铁路、胶济铁路、胶新铁路、益羊铁路——青临铁路、疏港铁路——潍日铁路“三横二纵”货运网络布局,线路总长度达到870公里。 以人为本。在铁路客运方面,截至2018年4月10日,潍坊火车站旅客列车已达106.5对,自潍坊乘坐火车,可直达全国绝大多数城市。在铁路货运方面,为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我市不断推进交通物流转型升级,2015年,鲁新欧青州至中亚班列正式开通;2016年,“一带一路”潍坊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开通;2017年,“中国食品谷号”铁路冷链班列开通运营,越来越多的货物通过这里运往世界各地。而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潍坊这座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汇集于此,越来越多的机遇、梦想等待实现。
铺筑未来交通公路网 提起公路建设,潍坊人总忘不了济青高速通车的那一刻……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干线公路网已经初步建成,沿海经济特区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国家干线公路网由各地分散建设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全方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集中中央和各地的财力、物力,有计划地进行纵贯南北、横贯东西的长大干线公路建设,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为推动济青高速公路的建设,山东省政府成立济青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在交通厅内设办公室,由1986年开始筹备,至国家计委1990年正式下达开工通知书,前后经过了5年的时间。济青高速公路全长318公里,西起济南市大桥路,东至青岛市北郊的西元庄,连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等重要工业城市,穿越5条国道、15条省道,是经国家批准列为世界银行第三批贷款的项目。潍坊境内长146.033公里,途经高密、昌邑、坊子、寒亭、奎文、潍城、昌乐、寿光、青州共9个县(市、区);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10公里每小时。潍坊段于1990年7月开工建设,1993年12月竣工通车。济青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从潍坊到济南、淄博、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的时间,减轻了荣兰路的交通压力,对促进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建成,结束了潍坊市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同时也为以后修建高速公路积累了经验。 时光荏苒。自潍坊第一条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建成通车,至2017年6月27日,潍坊第六条高速潍日高速公路北段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工程建设进度居全省同期开工的9条高速第一位。整个项目计划2019年3月底建成通车,届时将为我市交通网络增添一条南北“大动脉”,市民驾车去日照时间将比现在缩短一半。 根据我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潍日高速作为“两纵四横”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环,与其南北并列的还有长深高速,横向四条高速公路分别为荣乌高速、荣潍高速、济青高速和青兰高速。2018年,我市将集中推进济青高速改扩建、潍日高速、潍坊南绕城高速(即潍日高速潍坊连接线)建设。其中,南绕城高速全长16.587千米,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20千米每小时。该项目计划于2018年4月份开工建设,2019年底竣工通车。与此同时,2018年3月,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组成项目踏勘组,完成了潍坊市、淄博市、济南市现场初步踏勘工作,济青中线预计在2020年前后开工。据悉,济青中线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是《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30年)》规划研究线位,也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的重大工程。其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 伴随我市高速路网的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我市将形成以潍坊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滨海、寿光、昌乐、青州、临朐、安丘、峡山、昌邑等组成的高速交通城市群骨架…… 在市域公路交通方面,我市立足中心城镇群,构建中心城区连接周边县市快速交通网络,建设“两环六射”市域综合运输通道。“两环”即中心城区“新外环”和“快速内环”;“六射”即中心城区至滨海、寿光、昌乐、安丘、峡山、昌邑运输通道。形成中心城区与县市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一主一辅”连接、相邻县市区一级公路连通、县县通高速的快连快通格局,建成“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 农村交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153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100%,居全省第二位。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依托农村公路,健全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在25个乡镇设置了农村物流配送站,拥有农村物流网点170个,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等融合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贡献。 打造区域发展枢纽港 潍坊是沿海城市,位于渤海“金项链”莱州湾南岸,先前受地质条件等制约,海上门户一直未打开,制约了潍坊经济的发展。1978年以后,我市积极创造条件,先后建成了羊口、下营、潍坊北港3个地方小港。为加快实施沿海开发战略,1996年5月动工改造扩建潍坊港,建成2个3000吨级通用泊位,1998年通航运营,并实现二类口岸对外开放…… 向海发展。近年来,为加快产业配套升级,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际运输大通道,我市将海运发展作为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场从海洋要交通、以交通促发展的硬仗在潍坊港率先打响。2014年12月23日,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航线实现首航,潍坊至营口这条渤海湾“黄金水道”正式贯通,形成连通华东—东北地区的物流大通道,首开中国海上绿色货滚甩挂运输通道。2016年3月18日,“潍营”轮首次开展陆海货滚甩挂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这标志着鲁辽甩挂大通道与营满欧海铁联运,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货滚多式联运黄金水道。随着这条黄金水道的开通,潍坊的商贸、农业、制造业等支柱产业产品将源源不断经营口港,从满洲里出境,连接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捷克,直到德国汉堡。 以港口为弓,以潍坊区位优势为弦,“鲁辽号”在渤海湾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鲁辽大通道”的通航,还只是潍坊港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潍坊港规划建设有序推进,潍坊港已发展成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对台海运直航港口、山东省区域性重要港口,一座区域性海港枢纽已聚集成型。目前,潍坊港液化品、滚装等专业化深水泊位建成投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逐步形成。5万吨级航道工程、小清河复航工程完成项目前期工作,西港区5000吨级航道防波堤工程开工建设。森达美2个5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和山东高速2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2万吨级滚装泊位建成投入使用,森达美6个5万吨级泊位实现对外开放,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减载靠泊7万吨级取得批复。2017年,潍坊港新开通“大连—潍坊—青岛”“潍坊—黄骅”集装箱内贸航线,潍坊至釜山外贸集装箱航线加密到一周三班,同年11月开通潍坊至日本关东、关西两条国际集装箱航线。2017年,潍坊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210万吨,同比增长13.6%,集装箱完成35.1万标箱,同比增长1.4%。累计完成货运量2422.5万吨、货物周转量176.3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49.6%、52.7%。 伴随潍坊港的建设发展,潍坊不仅实现了“华东东北两经济区”陆海运输的有效连接,通过亚欧大陆桥和鲁辽大通道对接,还将向东延伸环渤海湾、东南沿海及东南亚的海上通道,实现了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跨欧亚经济带”的对接,成为鲁辽两省“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汇区域。
联通航空发展新走廊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蓬勃兴起,潍坊航空事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1989年9月,利用廿里堡空军机场开通了潍坊至北京固定客运航班,开始了联航业务。在巩固联航的同时,按民航4D级机场标准,于1995年6月建成了潍坊民用机场,1996年完成二期配套工程,民航发展步入正轨。2003年底,潍坊市政府与海航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潍坊机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开通航线6条,每周达到35个班次;货邮发展迅速,成为邮航全国第四大处理中心。在海陆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张看不到的空中交通网络,也正在潍坊上空不断延展…… 截至目前,潍坊机场拥有北京、上海、沈阳、宁波、大连、杭州、广州、深圳等14条国内外航线。市民在1小时30分钟左右,即可亲临烟雨江南和瑰丽北国,直通我国政治经济均居前列的京、沪、粤、浙、辽地区。2017年潍坊机场年客运量达到60万人次。 借助现代物流体系,创空中丝路新理念。在货运发展方面,潍坊机场先后引进邮政航空、东海航空、扬子江快运、长龙航空以及顺丰航空执飞上海、深圳、杭州、郑州、泉州、长春等货运航线。目前,潍坊机场货运利用客机腹舱承运货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沈阳、大连、宁波八大城市货物可当日送达,中转货物次日可抵达全国所有城市。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潍坊机场进一步联合顺丰速运、邮政货运、圆通等物流企业及潍坊周边场站、港口开发无缝隙的“航空货物联运”模式,打造现代物流机场货运配送集散地,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东部区域的货运航线与货源的支撑,加快推进潍坊机场成为空中新丝路的重要支线货运机场。 目前,潍坊机场迁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全力推进新机场立项,《潍坊机场土地移交方案》和《潍坊机场搬迁框架协议》上报空军待批。新机场和潍日高速涉及的三处高压线路迁改工作已经完成。《潍坊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下步,将依托潍坊及周边强大的客流和产业基础,发挥潍坊货运优势,与竞争对手错位发展,针对潍坊产业特点,构建服务潍坊产业发展的特色航空物流体系,建设成为山东半岛重要干线机场。
强化运输衔接一体化 七十年白驹过隙,再启程筑梦之行…… 构建综合客运枢纽体系。基于“十三五”期间,潍坊市新机场、高铁站、城际铁路站规划,到2020年,全市将建设形成以公铁联运为核心,以公路客运为补充,兼顾空海的“两港六枢纽十场站”综合客运枢纽体系,“两港”即潍坊新机场和潍坊港,“十三五”期间完成机场迁建、建设潍坊港综合客运枢纽;“六枢纽”即依托济青高铁、京沪二通道等快速铁路项目建设的形成潍坊北综合客运枢纽、滨海客运枢纽、青州北客运枢纽、高密北客运枢纽和安丘客运枢纽及现状胶济客专潍坊站与潍坊公路客运总站组合形成的潍坊公铁联运客运枢纽;“十场站”即以现状潍坊汽车总站及县市区长途客运站构成的公路客运体系。在做好枢纽内的换乘关系的基础上,依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着力做好各枢纽、场站间的衔接关系和客流集散体系,支撑和保障居民便捷出行,力争实现交通枢纽与地方经济的双推动、双提升。 建设现代交通物流基地。规划形成“一轴三港多组团”的潍坊市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空间格局。“一轴”指潍日高速港口至济青高速段,“三港”指潍坊港的中西港区、空港以及公路港,“多组团”指围绕三港和潍日高速沿线而布置形成的产业集聚区与物流集聚区组团。 站在建市七十周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回望来路,点燃前行的灯塔;展望未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再谱新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