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丘:聚焦“四新”项目提速 本报讯 (通讯员刘久平 宋晓东 王震)一串数字标注出安丘市第一季度新旧动能转换的靓丽成绩单:新材料产业实现收入和税金同比增长13.8%和182.9%,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7.05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5.9%。安丘市突出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政策扶持四项重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歌尔精密制造三期、盛瑞传动智能金属成型中心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现场,到处是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创业场面。 以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该市实施重点产业培育工程,聚焦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生态家居、新材料等六大支撑产业,谋划包装鲁酒创新振兴工程等17个总投资324.7亿元的重大项目,2个项目列入省级项目库、8个项目列入潍坊项目库。实施“重点项目突破年”活动,加快歌尔精密制造三期、渠风食品小麦高值化深加工、盛瑞智能金属成型中心等总投资567亿元的193个重点产业项目。实施大企业培育、潜力企业培强“双培”工程,筛选10家大企业、30家潜力企业,一企一策、重点扶持,确保2家企业突破50亿元,5家企业突破20亿元。落实企业“双改”计划,规上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完成重点技改项目60个以上。 以科技创新激发发展“新活力”。注重部门创新,推行“一部门一创新”改革,一部门确定一个创新主题、推出一项创新事项,以创新倒逼效能提升。突出企业创新,筛选100家创新型企业实施“五个一”行动,推动每个企业组建一支科研队伍、建立一个研发平台、联合一家科研院所、转化一项科技成果、申请一项发明专利,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23个,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41件。出台人才高地政策,规划建设山东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做好以院引人文章,加快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引进,进一步破解人才瓶颈。 以园区建设打造发展“新平台”。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投入灵活,人才保障,技术优先,产业集聚,运营良好”的思路,加快推进歌尔创智谷、国林家居科技城、安丘农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复合新材料产业园5个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动项目向园区集聚。 制定出台产业园区建设运营优惠政策,确定投资方式、运营模式、园区规划、入园企业标准,以园区为招商引资平台,力争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引进企业100家以上。 以政策扶持创优发展“新环境”。安丘市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安丘市重点产业招商政策》《安丘市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意见》《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项目支撑。开展“行长走厂长”活动及场银企对接会,并借助“一企多行”平台,切实解决银企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鼓励支持企业对接各类资本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财务杠杆率。大力开展“暖企行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出台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有关政策,努力营造低税费成本、低融资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的发展环境。 ◆昌邑:做强产业动力澎湃 本报讯 (通讯员代选庆 刘兆圣 王文君)昌邑市以“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统领,在做强优势产业、搭建发展载体、强化动力支撑、提高领导能力等四个方面集中发力,全方位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奋力实现更高质量新发展。 做强优势产业,拉动新旧动能转换。该市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大力培育结构优化、链条完善、支撑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传统产业“大改造”,3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导向和创新项目计划,争取“机器换人”等各类扶持资金近500万元,促进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进新兴产业“大提速”,聚力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崛起、扩容倍增。推进产业跨界“大融合”,打造经济发展新亮点。推进“两群”企业“大发展”,优化企业发展梯队,打造一批行业首企、品牌名企。推进安全环保“大整治”,强化安全环保倒逼,持续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散乱污”企业处置力度。目前,该市龙港无机硅有限公司、奥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纳入全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数据库。 搭建发展载体,承载新旧动能转换。该市全力抓好“四园区”“四片区”“一长廊”“一组织”建设,引导服务资源集聚、产业集群发展。抓好“四园区”建设,推动石油化工新材料产业园、雅拉生态食品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满国康洁环卫产业园等4园区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区,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抓好“四片区”建设,把大片区建设作为蓄积新动能的重要举措,稳步推进3000亩棚改片区、3000亩文山片区、7500亩高铁新城片区、3000亩职教大学片区4个千亩级片区建设。抓好潍河绿色发展长廊建设,规划建设200平方公里潍河绿色发展长廊示范区,推动万亩海产品养殖、万亩桑园、万亩梨枣等10个万亩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强化动力支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该市加强系统谋划和协同推动,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改革,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妥善处置“僵尸企业”,积极开展降成本“711”专项行动,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组建城投集团、金控集团,并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 推动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拓展,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等国家级高端人才13人,选聘1名科技副市长和10名科技副镇长(副主任)。扩大开放,坚定不移扩大招商引资,引进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外资企业2家。目前,该市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共实施投资过亿元项目140个,总投资487亿元,同比增长71.2%。 提高领导能力,引领新旧动能转换。强化政策引领,围绕充分调动广大市场主体参与、支持发展动能转换的积极性,加大政策撬动作用,制定出台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四个“黄金十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兑现奖励、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强化制度引领,建立健全符合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的督查、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关于支撑新旧动能转换的指标考核权重,引导全市上下思想向培育新动能聚焦、发展向培育新动能转轨。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熟悉和掌握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所必需的各种新知识、新模式。目前,该市共完成各类主体班、专题班等19期,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2万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