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根田间地头 走进百姓心头 |
——记市编办驻安丘市郚山镇逍遥村“第一书记”谭树业 |
|
□本报记者 付生 黑白靠在一线,两脚奔忙田间,三餐朴素简单,四季风雨无阻,这就是市编办驻安丘市郚山镇逍遥村“第一书记”谭树业在驻村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逍遥村是一个仅有106户的小村庄,201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集体收入为零,村里的青壮年几乎都跑到外地打工,面对发展,村民们“缺资源、缺产业,甚至是缺乏信心”。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谭树业却没有丝毫退缩,他说:“当踏进村里的第一天,我就告诫自己,从这一刻起,这个村子、这些村民就是我的家乡和亲人,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想尽办法把发展搞上去。” 立村情、想法子,出谋划策强产业 在深入调研、几经思虑并报工作组反复研究基础上,谭树业确定了村里的产业发展路子:以建立农业种植合作社为载体,发展大棚蔬菜、优质林果种植两个传统产业,创新产业扶贫项目,引导村民发展致富。 发展果蔬种植是第一步,利用“第一书记”产业扶贫资金,在村里新建了5个春暖式果蔬大棚,并承包给村民。现在,这些大棚分别种植甜瓜和西瓜。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收10万元,为村集体增加2.2万元收入。 推动优质林果种植是第二步。谭树业在摸底时发现,村西山岭有50余亩撂荒的山地,放着十分可惜。他请来专家测土壤成分、分析气候和市场等因素,发现是种植优质桃的好地方。谭树业积极协调,在市直驻安丘扶贫工作组的帮助下,争取8000棵黄金桃苗,并以“党支部+合作社+小农户”模式,强力推动该村林果业发展,打造优质桃种植基地。 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推进传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谭树业创新扶贫模式,在逍遥村成立全省首家“第一书记”扶贫无人机植保飞行大队,并以合作社的形式运作,由扶贫帮扶资金、社会资金以及村里劳务等多种形式入股,培养农业新技术人才,所得收益主要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劳务收入。 有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2017年,逍遥村集体收入由零增长到6.8万元,超额完成原定目标任务。 引资金、整村容,东奔西跑搞建设 让村庄亮起来、绿起来、美起来是逍遥村民多年的夙愿,也是谭树业努力的方向。坚持规划先行,在他和工作组的努力下,村里制定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主干道绿化、村庄美化,建设党群活动中心、休闲文化中心“四化两中心”的规划思路,同步推进排水渠修建、湾塘修砌等在内的九大工程,全力打造富裕美丽村庄的新样板。 在谭树业的努力下,先后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对村3000平方米道路进行硬化,真正实现了户户通,解决了雨雪天出门难的问题。争取市级“美丽乡村”奖补资金对村文化休闲中心进行修建打造,对塘坝进行了石砌,修建了凉亭、休闲小道。争取专项资金,建设了文化大院,配齐农家书屋、“第一书记”大讲堂,让村民有了休闲活动的地方。争取社会资金,给村里新装了太阳能路灯,既环保又节能,村民们晚上再也不用摸黑出行。利用抗旱资金在西山修水池、打深井,解决村民灌溉和吃水问题…… 强班子、建制度,以民为本提服务 谭树业深切理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的道理,在抓村庄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在他和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于2017年10月圆满完成村“两委”换届,把一些有能力、愿意为村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选进班子。他还把提升村“两委”干部的能力素质作为扶强班子重要任务,采取以外出考察学习、请专家到村授课等形式,努力提升村“两委”班子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同步提升的还有村级事务议事规范、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人和事,现在已经做到村里大事集体研究、阳光议事日通报、“三务”公开栏里公开,有力推动村务、党务和财务公开。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逍遥村组织软弱涣散得到了根本扭转,村“两委”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的风气正逐步形成,村民自治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