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记忆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潍县城里海道司巷往事
东风大街70载的时光变迁
2018年06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风大街70载的时光变迁
  40年代的东关大街(解放后叫叶挺街)
  70年代的东风桥



  ◎陈瑞曾
  今年是潍坊市建市70周年,70年前的东风街原来是包括原潍县县城中山路(习称东门里、西门里大街)跨白浪河的朝阳桥及东关大街,全长只有2.1公里、宽幅4—9米的东西轴线道路,如今它已经是贯穿市区及近郊、远郊全长几十公里的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东风大街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城市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潍坊市区东风街历史文化荟萃。封建时代,城区一段自东门向西有孔庙(文庙)、东岳庙、考场、书院,沿街有18座牌坊,以及官宦乡绅府第、宅院,还有若干个百年老字号。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潍县开辟为商埠后,原来手工业发达的潍县城,现代民族工业逐渐兴起。东门里大街,东关大街日趋繁华,1934年建成钢筋水泥的朝阳桥后,大街上林立的店铺,开始有了商品橱窗、模特、广告、霓虹灯等。“七·七”事变前,潍县县长厉文礼拍摄的无声电影“潍县大观”生动记录了当时这条街道的繁荣。
  邓发街、叶挺街合并改称东风大街,若飞桥也改名为东风桥
  1948年潍县城解放后,当年5月,潍坊特别市政府发布公告,分别改名为邓发街、若飞桥和叶挺街。1965年10月,邓发街、叶挺街合并改称东风大街,若飞桥也改名为东风桥。
  东风大街是从1959年末,首先从拓宽东关叶挺街开始的。
  那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地方对于城市建设没有固定的资金渠道。当年12月3日,市人委以(59)计甲字222号文件批准,将原来东关叶挺街1013米由原宽4—7米,西起庆成门东至升曦门进行拓宽改造。由于路南侧的建筑物多系砖木结构的楼房且大致呈直线,考虑到与城里的邓发街取直,决定拆迁北侧的房屋,设计路原宽26米,包括主车道12米,两侧人行道各7米,但因拆迁困难,又决定暂时先拓宽到20米,人行道压缩为4米,计划建成灌入式沥青路并先在路下修建了直径为300-400厘米的陶管式下水道,拓宽工程,需用建设资金28万元,报请省人委批准,从省下拨给潍坊市建设自来水厂的资金400万元中列支。
  拓宽工程最大的困难是拆迁安置沿街居民,当时由市委书记挂帅,分管副市长、各有关局负责人共11人组成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对公管房无偿拆除;家人有在工商业系统、厂矿企业单位工作的,由各有关局负责人包干动员,安置。不属工商系统,无单位归属的居民由东关工委和房管局负责安置。拆除工程也由各部门分工包干完成,用这种“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先后拆除民房600间,拆出来的过门石、台阶石留作修路用的沿石、铺石。由于修柏油路用的沥青材料计划指标紧缺,市委指示用大办钢铁产出的炉渣子制成方砖,铺在路基的沙垫层上,以节约灌入基础的沥青。只用沥青罩面铺表层;其修路用工多由城关、东关公社修建队派出,所需用的沙子则由沿街企业、厂店、机关、学校、市民自己动手,到白浪河里挖取并运到路边备用。这段道路的拓宽工程,跨越2个年头,到1960年底才完成。
东风大街的拓宽延伸再次提出
  上世纪的1972年,东风大街的拓宽延伸再次提出。1972年首先拓宽了东风桥西至大十字口一段650米,1973年,地方自筹资金,将原宽6米、长97米的朝阳桥(若飞桥),改建成长115米、宽18米的3孔双曲拱形高水位的东风桥,解决了东风街拓宽的“瓶颈”问题。1975年之后,继续从大十字口向西拓宽了500米到西关,进而又向西延伸到潍德公路约1.5公里,向东延伸到跃进路(今鸢飞路)。至此,形成了全长4公里的东风街路基及部分沥青路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建设有了固定的资金渠道,按照城市规划,东风街适应城市经济发展要求,按部就班,每年都拨出一定款项用于其拓宽延伸改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潍坊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城市建设和住宅建设上,推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放,配套建设”的方针后,逐渐运用市场经济方式改造旧城,先后在东风大街的潍城、东关(今奎文区)一段南北纵深腹地,开发建设了十几个住宅小区,动迁了几千户城市居民,改平房为楼房。用市场经济手段不仅解决了旧城改造中居民动迁的难题,而且为拓宽道路提高沿街商业设施腾出了大量用地。
多渠道投资
加快东风街建设步伐

  1992年,国务院批准潍坊市设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又正值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潍坊市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新机遇。市政府决定在市东郊划出8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建设“高新区”。由此,潍坊市城市建设由原来以旧城改造为主,转变为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并重,而新区通过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先期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利用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先将征用土地,实行水、电、路“三通一平”或给、排水、路、电、煤气“五通一平”;利用争取世界银行贷款、引进外资等多渠道投资,大大加快了东风街的建设步伐。几年时间,仅在开发区内,西起东风街北海路口,(原来环城路)东至潍县路口,在规划红线宽幅50米内,就延伸建成了三块板式的沥青路面2.5公里。从1994年5月开始到1996年1月,东风街东起开发区潍县路口,西至西环路口,全长9.7公里,道路红线50米的主干道路已经形成。
  进入21世纪,为适应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扩大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东风街全线从2004年始又多次进行了大修改造,在提高设施标准的同时,再次向东西延伸了几十公里,成为沟通市区内外,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城市交通枢纽干线。
  东风大街7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迁,反映了我市城市建设在指导思想、规划设计、经营管理体制、投资方式等等许多方面发生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它也是我市城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