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要将宇宙看稊米”
故乡的端午
端午的乡愁
母亲的粽子
贺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召开
七律·春到潍坊
父亲翘首的仰望
一生的怀想
2018年06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粽子



  ◎冯天军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到来,母亲就开始忙碌了。她把在菜园的边角地种植的艾蒿,用镰刀割下,端午的早晨母亲将艾蒿插遍家的角角落落,门口、窗台、床铺……艾蒿能有效避暑气和毒气,插艾蒿能保佑家人的平安。
  让我惊奇的是,端午节这天,我睡眼惺忪时,发现自己的胸前戴上了一个荷包。这个荷包用带有红色、黄色、蓝色的边角布做成,新鲜,耐看。那是母亲在我入睡之后,在煤油灯下,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的。我问母亲为什么要戴上荷包,母亲说,荷包里有艾蒿、白芷等芳香性的药物,既可以在节日里有一个好的彩头,又可以祛除邪气,保佑你健健康康地成长啊!当我走到大街上时,小伙伴们胸前都戴上了荷包,神气、显摆写在了每个小伙伴的脸上。我们开始比谁的荷包大,谁的荷包鲜艳,还不时地拿起来,嗅一嗅其中的芳香,狠劲地咽下去。不管怎样,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荷包寄托了母亲对于儿女平安的期盼,这分明是戴在儿女身上的“护身符”呀!
  端午节的前几天,母亲就开始张罗,因为村里有大片的芦苇场,为包粽子提供了便利的材料。母亲先把需用的粽叶备齐备足,一沓一沓放在那儿。逮一个空,到集市上讨价还价之后买回几斤大米,称上点小枣,那个时候不敢奢望用糯米或者是粳米来包粽子,那东西太贵,穷人家是享用不起的。母亲在采桑的间隙,把桑条的皮扒下来,晾干,准备好包粽子的扎绳。
  在端午节头一天的中午,母亲就把米浆好,把粽叶、粽绳和枣儿泡在水里,下午收工回来,吃了晚饭,在煤油灯下,母亲开始了包粽子的过程。母亲总是麻利地将三四个苇叶像扇子一样错落地摆在一起,然后将粽叶卷成喇叭状,把浆好的大米塞进一半,放上一两个枣,再把米填满,把卷筒用粽叶缠绕起来,成为一个三角状,最后用桑皮捆扎一下就做成了粽子。我静静地看着母亲包成的一个个粽子,那粽叶、大米和甜枣的香气已经充溢了整个的茅屋。
  包好的粽子被母亲放进锅中开始煮,直到大锅上热气腾腾,粽香四溢,母亲这才停下火。当晚,是吃不到粽子的,母亲说,粽子闷一个晚上,才糯而香。于是,我恋恋不舍地上床睡觉,第二天天明,母亲把煮好的热乎乎的粽子拿出来,让我先给遗孀五婶、光棍四叔他们送几个去,如果平时欠了人情,母亲也要送人家一些。在这个时候,我总要埋怨母亲,那可怜巴巴的粽子,自己享用都不够,还分给人家?于是不情愿地走出家门。等我回来,粽子不凉不热正好吃,我解开一个,狠狠地咬一口,齿颊留香,为了多吃几个,我不等把粽叶上的米粒舔食干净,就拿另一个,为此,也招致母亲的责怪。
  母亲离开我多年了,不再吃到母亲包的粽子也多年了,可是我仍然怀念小时候端午节那淳朴风俗,包粽子、吃粽子的温馨和满足,什么时候再回到过去,戴上母亲亲手做的荷包,再吃到母亲做的芳香四溢的粽子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