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
——记市审计局驻峡山区会沟子村第一书记姜伟 |
|
□本报记者 刘伟 “平坦宽敞的‘致富路’修到家门口;新建成的村民文化健身广场整洁美观;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和党员活动室也从危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夏日的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会沟子村,草木葱翠。树荫下,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一年多来“第一书记”姜伟为他们办的好事、实事,感受着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欢欣和希冀。 姜伟是市审计局机关党总支专职副书记,2017年3月,他主动请缨,被选派到会沟子村任“第一书记”。自此,他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帮助任职村兴产业、建制度、解难题,走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成为一名响当当的“排头兵。” “作为一名‘新村民’,我必须要把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摸透。”一到村里,姜伟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都留下了他走访的身影。不到一个月,他就掌握了全村老百姓面临的困难,并摸清了每一户贫困家庭的情况。改善居住条件,申请医疗救助,发展特色养殖……针对每一个贫困户,姜伟都为他们量身定制了脱贫奔康规划。 “他把群众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还急,只要事情解决不了他就始终装在心里!”说起帮扶工作,贫困户宋慎楼竖起了大拇指,姜伟为他申请的小养殖项目让他家的生活越来越富裕。为落实好帮扶工作,姜伟还积极联系市审计局机关党总支组织党员干部到村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帮助他们全部脱贫。 扶贫先扶志,建立健全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成为姜伟扶贫的第一要务。他组织规范党支部生活日制度,并使之常态化;积极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对党员进行量化积分考核评议。他还结合国家惠民政策,和村“两委”班子共同研究发展思路和具体帮扶措施,并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到安丘、高密发展较好的村庄及峡山区黑木耳基地考察学习;请省电视台农科频道农肥专家到村现场教学,增强了“两委”班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村党支部书记郭衍敬深有感触:“‘第一书记’来了以后,我们班子的劲鼓起来了,党员的心热起来了,群众的气顺起来了,村里发展更有希望了。” 带领群众致富,姜伟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抓起。会沟子村盛产大姜、圆葱,但破旧泥泞的出村道路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最大障碍,为此,姜伟与村“两委”通过多方筹资,硬化道路约3公里,整修砂化田间路1.9公里,为村民修建了一条“致富路”,有效带动村级发展。 “咱们的每一笔资金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姜伟和村“两委”积极争取了30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对村卫生室、养老院及办公场所进行了重建,协调局机关为中心配备了齐全的设施用具,使村民就医、养老有了保障,使党员学习教育、“两委”办公有了场所;争取区级水利补贴资金为村民进行了自来水改造,解决了跑冒滴漏的问题;争取国家水利专项资金和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600多亩土地配套了水利、供电设施,做到了旱涝保收,解决了老百姓的心头事。 姜伟深知,没有产业支撑,扶贫工作就是“花拳绣腿”,乡村振兴也就成了一句空口号。为此,他想方设法争项目、育产业,为村民寻找致富门路。姜伟和扶贫工作组多次召开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会议,组织到外村学习考察,拟制、修改扶贫资金建设项目方案,最终决定将去年的2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光伏发电项目。看到了光伏发电项目的优势,又争取了10万元资金,建设了第二个发电项目。目前,2个项目已发电近4万度,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今年计划再将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光伏发电,为建设峡山区“光伏小镇”汇聚能量,“第一书记”真正成了村民信赖的“顶梁柱”“主心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