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筑梦新时代
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探究
潍坊滨海国际学校学生作品荣获全省创客大赛一等奖
昌邑市人民医院举行《医学人文与职业精神》专题培训
寒亭警方抓获一名网上逃犯
妙手仁心诠释崇高医德
人生耕耘无穷期
情系西柏坡
2018年06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耕耘无穷期
——读马鸣棠先生《耕耘人生》有感



  恰逢世界读书日那天,有幸拜读马鸣棠先生新著《耕耘人生》,越看越有嚼头。这部由山东画报出版社推出的45万字新著《耕耘人生》,刚刚面世便赢得众多读者好评。作为一名喜爱读书“爬格子”的人,我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耕耘人生》是笔耕不辍的成果展。40年前,马鸣棠凭着普普通通农民儿子的德才素质和文字功底,从沂蒙山区、弥水河畔走来,跨进昌潍地委办公室机关大门,后任潍坊市政府副秘书长,负责机关文字工作长达10余年,不辱使命,秉笔直书,硕果累累。20世纪80年代以来,潍坊市是全省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排头兵,全国城市改革的试点市,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马鸣棠先生同机关的智囊团、“笔杆子”一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争当“摸着石头过河”的探路者,善当总结经验的“淘金人”,大量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数十年来,马鸣棠先生笔耕不辍,静心伏案“爬格子”,用那数不清的钢笔、圆珠笔、碳素笔,一笔一划写下近千万字的文字材料。那浸润着斑斑青春汗水的文稿,摞起来比书橱还要高。马鸣棠先生撰写的《农村经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等三部专著,先后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特别是早在1998年刊于《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的《对绿色经济文化的构想》等三篇专论,阐发了“绿色经济”的新理念。
  《耕耘人生》是人品文品的“身份证”。细细品读新著,一种荡气回肠的阳刚之气,一种大气磅礴的浩然之气拂面而来。早在42年前,作者在山东大学中文系鲁迅进修班学习时,撰写《开掘和表现人物灵魂世界的伟大艺术——对鲁迅<呐喊>、<彷徨>形象塑造的探索与发现》,揭示了鲁迅作品文学价值、历史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内核,为认识鲁迅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乃至世界性的文学大师的历史地位,提供了力证。马鸣棠先生的文学评论,独辟蹊径,别有洞天,他的诗歌佳作富有特色。他勇于拨开时髦“朦胧诗”的晦涩迷雾,冲破“小资咏叹调”的缠绵悱恻,把自己忠贞的爱党情、滚烫的报国心,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让人难以忘怀。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里,我读着作者1996年写于德国的长诗《我站在马克思、恩格斯雕像前》,品味诗中“资本和劳动仍然主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倍警惕资本榨取劳动的悲剧重演”的名句,伟大导师的教导如在天际回响。
  《耕耘人生》是真情实感的收藏夹。马鸣棠先生把家国情怀、感恩理念、家风传承、书香浸润,相融一体,涵养耕耘人生,开掘人性富矿,带来心灵共鸣。作者在该书的“重点日历”一章,列出出生岁月之后,第二条就这样记载:“1949年1月,患严重的黑热病,因无钱治疗,病情恶化,奄奄一息。后经党中央派来的黑热病防治大队的免费治疗,获得新生。是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寥寥数语,和盘托出作者纯朴的感恩之心。马鸣棠先生有着浓郁的故土情结,该书的开篇之作《我心中收藏的三支歌曲》,道出了古稀之人尘封的珍贵记忆,那甜甜的歌声永远飘荡在乡村山野上,挥洒着对人生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马鸣棠先生新著《耕耘人生》,还晒出了孝敬父母之心、夫妻恩爱之情和四世同堂之乐的“幸福账单”。作者在《沐浴母爱》中动情写道:“自幼家境苦且穷,母爱如晖煜家中。推磨转出圆盘月,背儿碾落满天星。家中无棉儿身暖,囤里有粮母腹空。腋下衣中避风雨,补衣读书一盏灯。”慈母大爱,人间至情,读来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书的结尾处收录了作者的一首小诗:“人生是耕耘的田,耕耘是收获的梯。收获在耕耘之后,人生耕耘无穷期。”故以此为题。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